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2(1 / 2)

加入书签

一样的,为“四书二题,五言六韵诗一首”。

这次下发的是头一道题,为四书第一题。

此时,所有的考生都已经坐定,尚县令亲自为考场上锁,考生开始答卷。

谢彦把试卷放到了一边,从考篮中拿出了笔墨纸砚放到了桌上,倒了些许水在砚台中,用墨条开始磨墨。

他一边磨,一边思考着试卷中的题目,大脑云空间中的四书以及《五言六韵诗文大全》全部打开。

墨磨好了,题解也出来了。

他不慌不忙地用毛笔蘸了墨汁,用标准的正楷慢慢填写自己的名字。

写好名字后,他开始答题。

脑中有丘壑,一挥而就。

约半个时辰后,胥吏们开始忙着为每个考生“盖戳”。

印章盖在答题的末尾,便于让改试卷的人知晓考生答题的快慢。若是此时考生还一字未动,或者写的很少,即便后来答的非常好,也有作弊的嫌疑。(注2)

胥吏为谢彦盖戳的时候,发现谢彦洋洋洒洒写满了试卷,便在试卷的最末尾盖了个戳。

反观谢彦左右两个考棚内的人抓耳挠腮地挤字数,胥吏心中不免感叹,不愧是“神童”,写的又快又多,字还好看。

谢彦答完第一题,第二题还没上来,无聊之下,便吃了一些食盒中的小食打发时光。

大概在巳时三刻的时候,发了第二道题。

也是四书中的题目,谢彦很快就答好了。

最后是一道五言六韵题,题目是让考生写出菊花的风采。(注3)

对于谢彦来说,这道题是最难的。前面的两道四书题都是“死题”,属于有迹可循的。

这道五言六韵题相当于作一首诗,既要符合一定的格式,更要言之有物,有文采……

“菊花的风采?”他喃喃低语,大脑的云空间中过滤出了关于描写菊花的诗句。

他把那些诗句在云空间中一一排列,接着谢彦又想到前世自己读过的一些关于菊花的诗句,他把那些名句写到了草稿纸上……

他想到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想到了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些都是田园风格,他感觉没啥意思。

最后,他想到了唐朝黄巢写的《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把菊花比做黄金甲透露着霸气和杀气,他低头沉思,若是把秋菊繁盛比做满城黄金,称颂大周的繁荣昌盛倒是不错的选择。

于是他用一种夸张和富有想象的笔触,赋菊以满城黄金,写了一首歌咏大周的“黄金赋”。

午时刚过,他便写好了试卷,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把试卷和草稿纸一并交给了胥吏。

整个考场,他是第一个交卷的,却不能立即离开考场,必须要等到交卷人数达到五十人左右,尚县令才会“放头牌”,即县令为交卷的人亲自开门,让他们走出考场。

按照以往的经验,放头牌的时间大约在申时初刻到申时三刻之间,也就是说,谢彦还得在考场“滞留”两个多小时才能出去。

除了上了趟厕所之外,他便开始吃东西打发时间,对面考棚中的几个考生抓耳挠腮地憋不出来,见他悠闲自在地吃东西,心里非常不平衡,用眼睛瞪了他片刻,无奈地低头接着“写试卷”。

好不容易挨到了放头牌的时间,尚县令为他们打开了大门,站在门边目送他们离开。

谢彦提着考篮慢吞吞地走在最后。

尚县令站在门边微笑着朝每个走出考场的学子微笑致意,学子们也会朝他回个礼。

谢彦走出门后,六个送考团的人便围了过来。

不过,现在他们变成了“迎考团”了。

每人送了一个红包给谢彦,连谢复壮都给了!

谢彦连忙推辞。

窈姐儿笑道:“这是吉顺,不能推辞的,必须收下,预祝你金榜题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