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3(2 / 2)

加入书签

谢尧却刻意让她与他并肩站了一会儿,让梅卿见上一眼,看看他们多么登对,这才进了马车。

一声令下,队伍启程,不快不慢地往京城赶去。

仲夏之傍晚,骄阳淡了些,微风阵阵,京城朱雀门外。

迎接摄政王车驾的文武朝臣排成队列,居首的是小皇帝,其后是太傅,右仆射。

接着是神武军大将军崔成壁,文武百官分左右而立。

外围则是翘首以盼的京城百姓。

摄政王与柔然的一战,跌宕起伏,民间已经编成了多个版本的话本,对摄政王的悍不畏死,保卫中原大加赞扬,对其尽灭柔然一族,收拾京城作乱的贼子歌功颂德,最后定论,其乃天命之人,有他在,中原大地便能永保安宁。

民间的流传虽有夸大,但若非他真得了民心,也不会流传得如此广泛。

民心已定,异心已除,朝野上下已将其视为国主,包括先前对他仍有疑虑的陈相,对他的手段有所猜测,但,无论是否坐实,都只能接受现状。

手腕强硬,谋略高超的帝王,于国无害,举国上下,寻不出第二人能定国安邦,端看他此后如何治国理政。

是以陈相统领朝臣,举行了今日的迎接典礼,而前方的小皇帝在太傅的引导下,自然也会做出于己最有利的举动。

摄政王的队伍缓缓行来,众人屏息以待。

百姓虽然对其感恩爱戴,但也仍像从前那般,不敢直视其面目。

谢尧坐于马上,身后紧邻着一辆马车。

马车不算华丽,是灵泉县最好的,里头的人也还一身布裙素面。

里头静羽和喜云陪着玉梨。方才老远就看见朱雀门外连片的人群,此时她们在里头束手束脚,不敢掀帘看,也不说话。

听得外头的人行礼迎接摄政王,接着山呼一阵,有人出来宣读制诏,全是些歌功颂德的话,拗口极了。

读了许久,听得小皇帝的童声说话。

同样文绉绉的,与他的年纪很不相符。

玉梨听得迷糊,最后几句却听懂了。

“朕下居庶民,唯愿国泰民安,不复预政。今付之以社稷,授之以天命,望尔勤政爱民,开万世之基业。”

小皇帝这是要禅位。

马车里摇团扇的动作停了。

片刻后,听得谢尧回应:“孤王才薄德轻,安敢受此天命,惟愿以身为佐,承陛下之国祚。”

他这是推辞了。

外头静了片刻,玉梨看不见,谢尧对小皇帝和太傅使了个眼色。

显示出些不悦,太傅立即懂得,禅位可以,不是现在。

没一会儿,礼官继续进行下一项,没耽搁多久,队伍继续行进,在万民簇拥下进了京城,穿过朱雀大街,于皇帝御驾后往皇城驶去。

车内三人听得外头的喧闹没有停过,终于敢小声交谈。

“咱们这是要去哪?”喜云低声问。

“去皇宫。”玉梨回道。先前谢尧已经与她商量过了,她同意了的,今日先进宫,过几日再看要不要回明月居去。

喜云倒吸一口凉气。

静羽淡定道:“皇宫也没什么好怕的,只是侍人更重规矩。但一切的规矩,都是主子说了算。”

“那我们要去拜见主子么?”喜云又道。

静羽沉吟片刻,暂不敢把话说太满,只说,“夫人就是主子。”

喜云稍稍松了口气,她无法想象玉梨居于卑位,给别的女人行礼的样子。

车驾进了皇宫,送行的人暂且散去,虽然对摄政王身后马车里的人猜想连篇,但都无人大肆议论的。

到了皇宫终于静了下来,马车继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