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75(1 / 2)

加入书签

“这儿也下雨了,瓢泼大雨,说来就来,村里抢粮食都来不及。”隋氏说起家常,“老族长膝盖痛,天晴才好了,李解要送他回山里,他怎么也不走,五天前船一造好,就跟赵大匠和汤九郎划船去了竹溪县。”

外面那条河不宽,船想在水面顺利通行,自然不能太大。

不过哪怕是艘小船,也很值得骄傲了,梨花问,“他们网鱼去了?”

这些鸡已经适应小院生活了,梨花和隋氏一赶,鸡就乖乖往鸡笼走。

隋氏上前关鸡笼,笑道,“有船了,不网鱼怎么行?汤九郎那人多馋你还不知道?李解不在,他天天缠着我给你煮鱼吃...”

幸好梨花走前给了她半罐子盐,否则家里的盐根本不够吃。

对于汤九郎的喜好,梨花没多说,“四爷爷吃得多吗?”

“还行,你堂伯让我隔天炖只鸡给老族长吃,老族长说吃腻了,天天跟着汤九郎吃鱼虾。”说到这,隋氏心下惴惴,“没做好你堂伯交代的事,他知道了怕会生我的气吧。”

“堂伯不是那等小心眼的人,隋婶你别多想,四爷爷年纪大了,他想吃什么就煮什么吧。”

隋氏点了点头,把背篓里的草倒出来,问梨花要不要杀只鸡炖汤。

梨花要忙那么多事,伙食差了可不行。

“四爷爷不是网鱼去了吗?晚上咱吃鱼吧。”

在南陵回来的路上,梨花偷偷藏了些鱼虾,这次从东高村过来,无聊了她就嚼鱼干。

想到待会能吃到新鲜的鱼,她忍不住舔嘴唇,“隋婶,蒸半釜米饭,我要吃两碗米饭。”

隋婶知道她的食量,笑着说好。

这晚,有汤九郎在,米饭吃得一粒不剩,回去时,他摸着肚子意犹未尽,看得隋氏忍不住发牢骚,“哪家秀才是这副模样啊?十九娘,咱会不会被他骗了啊?”

她家没有读书人,却也知道读书人何等讲究。

这汤九郎从头到脚就没半点读书人的样子!

梨花吃得满足,坐在树下乘凉,闻言笑道,“汤九郎是有真才实学的。”

村里的公法就是汤九郎提的。

隋氏摇摇头,迅速收走桌上的碗筷回灶房去了。

院子忽然安静下来,梨花有些不习惯,偏头望着老村长,“四爷爷哪日回山里去?”

老人家腿脚不便,留在这儿危险。

老村长躺在椅子上,慢悠悠摇着蒲扇,悠闲自得地说,“大船还没造出来呢,慌什么?”

“山里没有做竹筏的经验,四爷爷你要回去守着才行。”

“竹筏又不是船,你堂伯有法子的。”他铁了心要在村里造大船,梨花不依,“出了岔子怎么办?日后我们要在竹筏上吃住,散架了怎么办?”

不等老人反驳,梨花一锤定音,“等下李解回来我让罗大送你回去。”

“我...”

梨花打断他,“我是族长,你得听我的。”

“.....”老村长睁眼瞪她,梨花学他的模样慢悠悠道,“族里的规矩不能丢。”

“......”

于是,罗大送李解

回来时,梨花托他送老村长回家,顺道提了接下来的安排。

罗大曾是小兵,多少了解战争的局势,直言,“益州建国才多久?不会打咱们的。”

梨花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她素来爱做最坏的打算,如实道,“我怕益州猜到我们的想法,来个出其不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