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04(2 / 2)

加入书签

考虑到汤大郎他们会离村许久,回去后梨花就找汤九说了这事。

夏季多暴雨,汤九天天杵根拐杖在地里和河边转悠,得知侄子和外甥要去学手艺,他捋着新冒出的胡须笑得开心,“得十九娘赏识是他们的福气,别说打铁,让他们上战场都没问题...”

梨花看不出他笑里的含义,只道,“顺利的话两个月就回来了。”

她看向波光粼粼的河面,问起引水的事来。

汤九收起笑,略微严肃的指着身后的地,“引水不难,难的是河里涨水淹了庄稼怎么办?我琢磨着沿河面修个堤坝,不用太长,够灌溉附近的庄稼地就成...”

“怎么修?”

“先修座桥,然后抬高河对面的高度,这样日后放水更方便...”

汤九的确不懂水利,好在他去过的地方多,估摸着先依葫芦画瓢把堤坝建起来再说,他给梨花讲河面两侧高低差的作用,梨花没有细问,“是不是需要大量的石头?”

汤九想了想,“对。”

其实只有泥也行,但这毕竟是他第一次修堤坝,希望修得牢固些。

“你量尺寸画图纸,石头的事我会找人解决。”

修堤坝不是小事,这日傍晚,梨花召集村民们集合,告诉他们修堤坝的事。

益州山多,很多人都没见过堤坝,但前朝修堤坝累死了许多百姓他们是清楚的,是以听了梨花的话都有些担心,“啥时候动工?”

旧朝廷征徭役都在冬天,那时天寒地冻,人一生病就没了。

十九娘会像旧朝的人那样吗?

天儿马上就热了,梨花不想大家夏天遭罪,说道,“秋凉后吧。”

“冬天吗?”

梨花摇头,“秋天。”

这两年西南的冬天跟冰窖似的,干不了活的。

她道,“咱们人多,赶在入冬前竣工应该没问题。”

在场的人松了口气,真好,十九娘跟旧朝廷的官吏不同,秋凉动工,入冬前完工,不用忍受气候的炎热冷酷。

“十九娘你安排便是。”

“对,我们听你的。”

见她们脸上的迟疑和纠结没了,梨花心里也高兴,都是普通百姓,和和睦睦过日子是最好的。

待大家伙散后,她找几个百户询问各家的情况。

“好着呢,谁家有事邻里都会帮忙,没有打架斗殴的事发生。”

“十九娘说农活不分男女,但汉子们都会主动承担得多些,没办法,谁让村里阳盛阴衰呢?”

村里女多男少是益州征兵造成的,四肢健全的汉子都离了家,只有老弱妇孺了。

“也不知从军的人怎么样了?”

他们若在家,老娘妻儿或许不会遭那么多罪,百户原本想感慨两句,说到这,心里不由自主滋生出恨意来,“十九娘,你说有生之年大家伙能和亲人团聚吗?”

又或者,有生之年,他们会不会为了那德不配位的人反过来杀他们?

想到这种可能,几位百户皆陷入了沉默。

“当时该拦着他们的啊,断了一臂又如何?丢人现眼又如何?起码能陪在家人身侧啊...”

他们中,有三人为了逃避兵役自残。

当时抬不起头做人,现在只恨没能规劝身边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