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36(2 / 2)

加入书签

有这两个铁项圈就能冒充岭南人,猜梨花可能会用,昨晚睡觉前他就擦拭了好几遍。

布袋里的东西多,进西陵县城时,梨花特意收起来放筐里的,李解给她拿过来,她摸出铁项圈看了看,“回去后让李家兄弟照着打几百个出来...”

赵广从急得团团转,“咱回不回得去都不好说呢。”

风雪吹进来,弄湿了一大片地,他眯起眼,给梨花指外面,“你瞧瞧...”

风打着璇儿,雪沸沸扬扬的落下,簌簌簌的。

她说,“这种天气不适合赶路,咱住在这儿是安全的。”

她惋惜的是这两人竟然死了,她还有许多事没问了,和赵广从说,“二伯,你带几个人把他们拖出去丢了吧。”

赵广从不乐意,“这么冷的天不会发臭生蛆的。”

“那也不能放庙里。”在自己人面前,梨花语气会稳重许多,“顺便再砍些竹子回来把窗户围了。”

屋顶破破烂烂的,鹅毛般的雪落进来,再大的火堆都抵挡不住雪的寒气,何况庙里没有门窗,冷意更是肆无忌惮的往里冲。

她说,“咱的食物充足,在这儿过年也是行的。”

在西陵县时,她买了上千斤羊肉,加上黍米,在哪儿都不会过得太差。

待赵广从不情不愿的离开后,她叫胡大他们弄些干净的雪回来炖羊肉汤。

李解打水来给她洗脸,问她岭南的事儿,梨花说,“几个村就我会说岭南话,所以我想去趟岭南。”

没有碰到这两人,她们走竹蚕县就回去了,现在她改主意了,“这两人没有死,也就表明他们不曾沾过人的血肉,这点有些奇怪,而且发现死因这么重要的事,他们竟不亲自回去...”

提着桶准备出门的胡大听到这句,解释道,“军中有令,打探消息的细作没有召令通通不得擅自回去,以免暴露整个部署。”

他们在敌国的细作十几年回不来的都有。

梨花说,“周围探子都死完了,自己发现重大情报也不能回?”

不是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从吗?说书先生骗人的不成?

胡大想了想,“好像是有些不对劲。”

精心培养的探子应该知道哪些是紧急情况才是,他提起衣领遮口鼻,含糊不清的说,“十九娘怀疑什么?”

“说不上来。”

李解留意她的神色,知道她有所保留,于是等胡大出门了才问梨花,“三娘子觉得他们不回去是有其他原因?”

“嗯。”

梨花对岭南人的认知就是他们杀人放血的事情上,慢慢的,她隐隐感觉背后还藏着事,“你说谁借动物向岭南人投毒?”

李解朝北望了眼,意思不言而喻。

天下分裂,是从岭南攻占戎州开始的,京城无力平叛,自会逮着始作俑者报复。

梨花道,“他怎么知道岭南人这样?”

投毒的人如何确认岭南人会以人做军粮的? w?a?n?g?址?发?布?y?e?í???????ě?n???????⑤?.???ō??

李解答不上来了,“要不问问闻五?”

闻五若不聪明也不会入梨花的眼,听了梨花的问题后,不假思索的说,“岭南乃苦寒之地,军饷并不多,虽说朝廷同意把戎州给他们,但戎州干旱,地里颗粒无收,并不能壮大岭南兵力,他们从岭南出来不可能饿肚子,便只能吃人了。”

史上皆有把人充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