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8(2 / 2)
“雨水多,地里的菘菜大颗大颗的,没听说官府征税的事儿,只听村长媳妇说官府想买咱的菘菜,咱要是想卖的话,每颗五十钱的高价。”
年年都有商人来镇上采购菘菜,最贵的不过每颗二十钱。
官府给到五十钱,好多人都心动了。
她问梨花,“你堂叔他们卖吗?”
那伙人有使不完的劲儿,天不亮就在地里干活,到半夜都不歇息,附近的大半田地种的都是他们的菘菜。
卖的话就赚大了。
梨花说,“我堂叔想自己运出去卖,今年天灾不断,好多百姓都无心种粮,所以菘菜的价格肯定卖得高。”
婆婆心思动了动,“那你觉得什么价钱合适?”
“不知道,我们在半道碰到几个商人,他们专程来采购菘菜的,菘菜市价如何,还得问他们才知道。”
“他们在哪儿?”
“跟我堂叔磨嘴皮子让我堂叔卖他些菘菜呢...”
“他们住在你堂叔家的?”
“是啊,我堂叔那人爱跟人聊天,路上的狗都能聊半天,何况是人了。”
说起这事,婆婆莫名就想到了赵铁牛养的那条狗,忍不住笑出声,“你堂叔这种性子挺好的。”
梨花没有坐多久,离去时,妇人抱着个小罐子出来,硬塞给李解,“这是蜂蜜,你们兄妹留着吃。”
李解看了眼梨花,见她点头后,收下道谢,“谢谢婶子。”
“我还没谢你们送来的肉呢。”
山里兔子泛滥,但家里有孩子,她和婆婆都不敢进山,今年镇上没有养猪的,她们家过年恐怕就指望这只兔子了,她说,“往后得空了来玩啊。”
“会来的。”
梨花回去后,跟赵广从说了村里的情况,让他带着人去收菘菜。
赵广从换了身商人行头,叫胡大跟着去。
回来后,笑逐颜开的跟梨花说,“成了,镇上十八户人家,有十五户同意卖给我们菘菜,每颗六十五文,我们走的前一天她们会送过来。”
他问梨花,“咱哪天走?”
“收完菘菜就走。”
赵铁牛他们开垦的地连着的,收菘菜不用东奔西跑,院里的人都出去收了。
到傍晚,一个个眉开眼笑的回来,“看着没多大片地,哪晓得菘菜这么多,十九娘,咱们的推车怕是有点少了。”
路途中下雨,每辆推车都装了车棚,车棚半人高,能塞多少菘菜?
赵铁牛志得意满道,“咱不是有推车吗?你们尽管拿去用。”
于三道,“那也得有那么多人啊...”
下山时,他们每个人都推了辆车的。
梨花想了想,“菘菜耐寒,咱把车棚拆了,以堆菘菜为重。”
不知是不是怕她们偷偷走了,第二天就有好些人来问,“你们还要菘菜吗?”
李解在院里指挥大家把菘菜装箩筐里堆推车上,听到这话,大声回,“收的,你们下午拿过来吧。”
梨花没有铜板,全部给的金银。
婆婆家卖了九十颗,算少的,其他人家卖三百颗的都有。
数量超出太多,李解跟梨花说,“太多了,怕是运不回去。”
梨花也看出来了,每辆推车堆了约有两米高,不说雪天的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