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97(2 / 2)

加入书签

安福镇有河,连日大雪让河面结了冰,人们图省事,整个冬天都吃雪煮沸的水。

赵铁牛他们也是如此。

天一亮就领着人去菘菜地抓雪,说是菘菜上的雪煮沸后有股菘菜的清香。

在山里穷怕了,即使大雪飞扬,他仍忍不住囤水。

最左间的屋里堆着有几大缸水,是雪烧开后倒石缸里的,梨花起床后,李解就端着半盆热水来,“铁牛叔越发能干了,连水都囤了不少。”

“估计被去年干旱吓怕了。”她瞥了眼叠整齐的被子,“章二娘她们呢?”

“去地里拧菘菜了,凛冬将至,为避免大雪封山,咱还是尽早回去比较好。”

赵铁牛跟安福镇的百姓打听过了,到明年开春都是雪天,他问李解,“咱可要去拜访那位婆婆?”

“二伯不是要买菘菜吗?婆婆如果能从中牵线的话,咱能少走许多弯路...”梨花套上鞋,将半掩的窗户推开,望着满院雪色道,“就是小镇封闭,不知钱财在这儿能否行得通。”

据说有些偏僻的小镇不流通钱币,日常采购,百姓们都是以物易物。

李解放下盆,“咱问问就知道了。”

婆婆她们全家住在六百米外,茅屋挨着山路,离河流很近。

屋子是别人的,之前为躲避战乱出去没回来,婆婆看上院里的槐树,就带着儿媳孙子住了进去。

梨花和李解拎了只兔子,另外装了半篮子竹笋,刚到半人高的院墙外,里头玩雪的两个孩子认出她们,蹦蹦跳跳的进屋喊人。

不多时,婆婆被她们所有牵着出来,脸上满是惊奇,“你们还真来了?”

梨花用的李莹的名字,婆婆忘了,喊梨花小姑娘,“但你们来得不凑巧,安福镇入冬早,入冬后就没人下地干活了。”

恍惚想起有帮人不在意刮风下雪,任何时候,只要他们想,他们从早到晚都在地里。

于是她补充道,“除了赵铁牛他们,没人扛得住冻的。”

“难怪没看到什么人。”梨花走向裂缝的院门,不疾不徐的解释,“我和阿兄来这儿走亲戚的,过两日就回去了。”

婆婆打开门,让他们进院,诧异道,“你们亲戚在镇上?”

据她所知,镇上住的都是当地百姓...除了赵铁牛那伙人。

她迟疑的看向西边田地,霜雾厚重,看不到地里的情况,她好奇道,“你们从西边来的?”

“是啊,我堂叔差人信说来了安福镇,最近地里没什么事,我们就想着来看看他,隐约记得婆婆你是安福镇的,就问我堂叔是否认得你,没想到他还真认识...”

“你堂叔是赵铁牛?”

“对啊...”

“难怪。”她和那伙人不曾打过交道,除了赵铁牛。

菘菜长出来后,儿媳挑粪去地里施肥摔着了就是赵铁牛给她报的信,赵铁牛热血心肠,找了两个妇人送儿媳回来,施肥时顺道把她家的肥也施了。

为此,镇上有些流言蜚语。

说赵铁牛瞧上了她儿媳,故意在她跟前卖好的。

她心里不舒服,见着赵铁牛就绕道走,赵铁牛可能看出自己不喜欢他,没有主动打过招呼。

她问梨花,“你堂叔可成亲了?”

“我堂弟堂妹都满山跑了,他来这儿我堂婶是不乐意的,但他说这边人少地多,坚持要来这儿...”

婆婆微惊,“你堂婶还在世?”

“在啊,世道乱,我堂婶担心路途遥远,两个孩子吃不消,就带着堂弟堂妹留在了益州城。”梨花不知道婆婆为什么问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