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92(1 / 2)

加入书签

往日她想跟梨花几个婶娘聊聊家常,她们如临大敌似的,常常她说好几句也得不到回应。

后来她知道她们是戎州人,不说话估计是害怕暴露难民身份。

设身处地,她们也挺不容易的,老家闹饥荒已够惨了,还遇到打仗,幸好命大逃了出来,否则现在已是一堆白骨了。

和她们相处久了,矮妇已经不在意那些了。

古阿婶背过身侧躺着,手里摇着竹扇,并未答话。

矮妇喃喃自语了一番,见她手里的扇子落下,也跟着安静下来。

翌日,在城门口时,守城官兵问话,矮妇照梨花的吩咐,扮作梨花的表姑,因在王都待不下去了回来的。

她一口地道的益州口音,官兵没有起疑,只问,“王都那边怎么样了?”

“城里太平,治安也好,就是物价太高了,两天卖不出布我就着急。”

官兵看到推车上的布了,手艺粗糙,哪儿入得了王都贵人的眼,他道,“那你回来对了,天冷后,买布缝被子的人多了,偏城里布庄的布贵,好多人都买不起,你这布一进城,肯定卖得精光。”

矮妇捂嘴笑起来,“那可太好了。”

官兵放行时,不忘提醒她们去衙门办户籍。

等麦子撒进地里,衙门肯定要挨家挨户盘查的,拿不出户籍牌,会以奸细处置。

矮妇扭捏的朝他挥手,语调轻柔婉转,“知道了。”

古阿婶蹙眉,“咱进城做正经生意的,你能否稍微稳重些?”

矮妇笑容灿烂,“我尽量改啊。”

勾栏院那种地方,举止轻浮才能揽客,矮妇习惯了。

这不,一到住所,见隔壁全是血气方刚的士兵,眼睛亮得跟捡到金子似的。

“哎呀,你们这麦苗也长得太好了吧,怎么种的啊?”矮妇自顾站去士兵们的麦地,熟稔道,“我家的麦苗怎么差那么多?”

士兵看她皮肤保养得好,笑起来春风满面的,羞赧的扶了扶幞头,“我们的麦子撒得早,麦苗自然要长些。”

“这样啊...”矮妇蹲地,认真瞧了瞧,“你们的麦苗就是比我家好。”

“现在看不出来吧。”

梨花也就开个门的间隙,矮妇已经跟他们聊得热火朝天了,古阿婶面露忧色,“十九娘,她这样不会给咱招来麻烦吧?”

“不碍事。”梨花朝麦地喊,“表姑,你还没办户籍,要不托阿叔送你过去?”

她在程副将他们面前露过脸,这次进城,她特地戴上了口鼻巾,为的就是办户籍不被认出来,如果有人肯替她跑一趟的话,她感激不尽。

矮妇眨眨眼,装出副楚楚可怜的模样,“郎君可否帮帮奴家?”

这腻歪的语气,古阿婶抖了个激灵,“她真的不会坏咱的事儿?”

“她在勾栏院摸爬滚打多年,知晓怎么应付这些人,古阿婶,你盯着她,只要不出格都不用理会。”

古阿婶瞥一眼面红耳赤的士兵,忧心忡忡的点头,“行吧。”

有士兵做保,两人去衙门没有遭到为难,回来后,矮妇对他们更为谄媚,“往后就是邻里了,还请郎君们多多关照。”

进城后,她涂了胭脂,容色比普通人好。

士兵们羞红了脸,连连附和,“应该的。”

梨花在屋里铺床,矮妇欢喜的跨进门,“小娘子,你说我做老本行怎么样?”

“......”梨花神色微滞,“春花姑娘她们要织布。”

“嗐,我想的是自己接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