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83(1 / 2)

加入书签

.”

“犬形如虎?”梨花倒是不曾听说书先生讲过京城的事儿,“可有其他巨兽?”

“那就不知道了,我们就是个小兵,即使跟着节度使回京述职也只能驻扎在离京城几十里地的林子里,不曾见过京都人士的喜好。”

李解思忖道,“要不这次回去后,我带人去北边看看?”

“别,山里地形复杂,我和刘二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走出来,为此还叫人跟踪,若像闻五所言,那些都是有主的,一旦被察觉,山里人都得遭殃。”

是啊,世间养得起巨兽的非富即贵,真要招来祸事,山里人也会受其连累。

李解说,“咱们对北边一无所知不是好事。”

梨花也知道这个道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北边有猛兽,有野人,攻击力堪比千军万马,若成了敌对的立场,她们的处境就难了。

她回头看尸骨上觅食的野猪,“过阵子再说吧。”

话题揭过,李解说起这次的事情来,“我碰到大东家了,他猜到我们会去救人,在附近守着的,里头应该是岭南人进食的地点,他们吃饱就走。”

梨花的目光落在脸色惨白的孩子身上,“救了多少人?”

“里头估计有七八十个孩子,只救出来四十六个。”李解说,“有些孩子的身体不好,救出来估计也活不了了,还有些孩子不想走,死活在留在那儿。”

“为什么?”

“说是岭南人会给他们饭吃,离开岭南人,他们会饿死。”

局势太仓促了,李解跟他们解释有食物他们也不信,宁愿待在岭南人身边。

救人这种事讲究你情我愿,李解不想好心办坏事,就没坚持。

梨花认同他的做法,“他们既不想走,贸然救出来怨恨咱就不好了。”

尽管孩子们的认知是错的,但山里住着那么多人,孩子如果偷跑下山告诉岭南人村子的位置就不好了。

她从来不是什么好人,不会做自掘坟墓的事儿。

“我大伯呢?”

“他往南去了。”提到赵广昌,李解忍不住说道,“大东家记性好,观察细微,救人的路线是他想出来的。”

虽然他不怎么信任赵广昌,重新摸了遍路线,但不得不说,赵广昌还是有本事的。

梨花道,“他经营铺子,天天跟人打交道,要是忘了顾客的模样,哪儿来的老主顾?”

“他比于三更适合探路。”

梨花不置可否,赵广昌心术不正,

她不可能信任他的,倒是赵广从能活下来令她刮目相看,她道,“我二伯比我大伯如何?”

李解愣了下。

赵广从有点油腔滑调,还有点爱邀功。

比如在荆州,他主动请缨去难民村,还把益州兵打发了,估计想在梨花面前扬眉吐气一回。

不曾想出了意外,差点死了。

然而,他做事谨慎,虽然碰到了岭南人,但那时估计刚进戎州,不了解情况,栽了一回跟头后就再没让岭南人追到过。

他道,“赵二叔自然比大东家好。”

一个人躲藏比一群人躲藏要安全得多,但赵广从没想过丢下村民。

换成赵广昌,约莫就舍弃追随他出来的人了。

第165章

可能动物南迁的缘故,山里的夜不如往日宁静,窸窸窣窣的。

李解背上的孩子白着脸,眼神不安的往四周瞟。

在岭南人手里,他们心如死灰,连逃都不逃了,此刻踏入陌生的地,更深的恐惧在心底蔓延开。

“我...我们去哪儿?”男孩立起头,怯怯的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