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71(2 / 2)

加入书签

牛家村的炭炉好几米高,边上架着梯子,好几人抱着柴火爬梯子往里扔柴火。

这儿的炉子不如牛家村的气派,但石炉里嵌了铁器,看着有点乱,却不透气。

几个村民抱着柴回来,见梨花围着炉子转悠,解释道,“加了铁的话烧出来的炭更好,这是西陵县的掌柜说的,但管事们嫌麻烦,没有采用,于是我们想试试。”

“其实怎么用铁烧炭我们也不懂,但手里的铁器只能这么用。”

除了嵌在炉子内壁,底下也铺了层,管不管用,明后天就知道了,村民说,“木头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十九娘,你看最近是开荒还是囤些野菌啊?”

野菌的味道好,村民们没有不喜欢的。

所以想囤些野菌晾干寒冬天吃。

梨花说,“囤野菌吧,如果遇到野菜也挖回来,咱们人多,食物消耗得快,多囤点总是好的。”

村民心里一喜,“那我待会就跟其他人说。”

“我二壮叔呢?”梨花问。

“他带着人翻晒木头去了,他说木头暴晒太久会开裂,所以要翻面晒。”村民们不懂怎么选木头,都是赵二壮负责的,他问梨花,“十九娘找他有事吗?要不我喊他回来?”

“不了。”梨花说,“你们忙,我回头帮我阿奶煮饭。”

翌日,炭烧出来了,村民们高兴地用炭盆装着端给梨花看,“掌柜没骗人,加了铁器后,烧出来的炭比普通办法烧出来的炭多得多。”

在荆州,一根手臂粗的木棍烧出来的炭会缩小一半不止。

而用这个办法,炭比柴小不了多少。

梨花吃惊,“跟我说说炉子怎么砌的。”

村民们欢欣鼓舞的说起来,梨花顺着他们的思路往下说,“那如果全部用铁器炉子烧炭岂不更好?”

“应该是的。”村民们的铁器不足,没有试过,跟梨花说,“十九娘不是收留了两个铁匠吗?要不让他们打个铁炉出来试试?烧炭的炉内壁要厚...”

梨花想想兄弟两的本事,决定先用村民们的办法,“他们在忙别的事儿,我决定采用这个办法。”

“那我跟赵二郎说说炉子的细节?”村民们不知道一下就成功了,要知道,嵌在内壁的铁器是锄头铁锤等物件,往后不烧炭了就拿出来用的。

“去吧。”

起屋子前,赵二壮回了趟村,把烧炭的炉子做法交给族里人。

当远处的树叶渐渐泛黄时,望乡村开始起屋子了,人多,动作很快,而且他们明显是手艺人,进度比族里那会儿快多了,连老太太都连连惊呼,“这些人怕不是上辈子就给人建屋子的吧,昨天还光秃秃的地,今个儿就上房梁了,怎么这么快呢?” w?a?n?g?阯?F?a?B?u?页?í???????e?n?2??????????c????

村民们回,“我们是做惯粗活的,在荆州,动作但凡慢点是要挨打的,严重的还没有饭吃,我们也

没办法啊。”

荆州没有充足的粮食,他们刚被分配到村子里后,挨饿是常常的事儿,为了活命,只能在开荒的时候偷偷吃野菜,也不煮,就生吃,刚开始,好多人闹肚子,还死了人。

管事们不管,仍然不给饭吃,明知不认识的野菜吃了会死人,他们没有其他办法,年纪大的人主动试毒。

他们就是在无数老人的帮助下活下来的。

不是他们吹牛,荆州那些山头的哪些野菜能吃哪些野菜不能吃他们比管事还清楚。

“老太太,还是你们福气好啊,虽然受到官兵追赶不得已跑到山里来,起码没遭什么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