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56(2 / 2)

加入书签

淋了太久的雨,身体硬朗的喝了药就没事了,身子骨弱的没什么好转,比如赵广昌。

连续遭受近半个月的毒打,进山就不行了,族里人怕他死了,背着梨花给他多灌了几碗药,但好像没什么起色。

半夜突起了高热,咳个不停。

族里人觉得伤口作祟,强行把他伤口的脓水挤了,再把药渣碾碎敷他伤口处。

能不能活,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知道梨花不喜大房,刘二没有多言,等梨花洗了脸,给她盛粥,“夜里又去了十几人,铁牛说咱身子结实,扛得住暴雨,等天亮就去挖点驱蚊草回来。”

昨晚开始,草篷里飞来了许多

蚊虫飞蛾,不想法子驱赶消灭,恐会滋生出疫病来。

梨花看向黑黢黢的草篷顶,“有蚊虫了?”

“有,还不少。”刘二拿着竹筒回来,指了指火光摇曳的柱子,“柱子附近全是蛾虫的尸体,三娘子出门可带了口鼻巾?”

逃荒的路上,亲眼看到满地蚊蝇蛾虫围着死尸盘旋的场景,所以只想快点把蚊蝇灭了。

“带了。”梨花说,“咱不是从村里搜了绢丝绸缎吗?待会裁了做口鼻巾,让每个人都戴着...”

对面山头死了几百人,尸体腐烂,会有大量蚊蝇蛾虫,而蛾虫喜光,肯定会往这儿来。

她草草吃了粥就去清点村里搜出来的药材。

有些药材泡了水,只能凭气味分辨,不过是从村长家搜出来的,并没有常见的艾草鸳鸯藤之类的。

她挑了两味辛辣的药材给赵炉,“堂叔,碾碎了混着泥灰沿着草篷周围撒一圈,防蚊蝇飞进来。”

这是驱寒生热的药材,功效和姜差不多,前天熬草药那会,赵铁牛瞧不上,还是让村民认出来才丢釜里熬了。

他不舍,“拿这驱蚊会不会太浪费了?”

“没办法,蚊蝇进来,咱们没病也会生病的。”

归拢物品上,族里人已经很有经验了,药材放一起的,共五筐六麻袋,其中四筐没有淋雨,梨花这趟出门没有带医书,只能凭记忆分类。

消肿的,退烧的,生热驱寒,止疼的...

前两日药材混着熬,给什么村民喝什么。

今天起,药材分开熬,方便村民们更快恢复。

熬药的分为四个组,两人看两个釜,赵炉把药材分下去,告诉他们药材是治什么的。

回头和梨花说,“我琢磨着今个儿不煮粥了,吃饼...”

w?a?n?g?阯?发?b?u?页?i????ù???é?n???????Ⅱ?????????ō?м

物件太多了,到现在都没彻底清点出来,麻袋里的面粉渗进了泥水,都发黑了,不赶紧吃了不行。

梨花没有犹豫,“行,待会再杀二十只鸭炖汤...”

鸭子是活的,进山赵铁牛就数过了,共两百零九鸭,每天二十只的话能吃上十天。

赵炉拎着刀抓鸭子去了。

梨花继续清点推车上的箩筐和麻袋。

衣服给村民们穿着了,绢丝和绸缎淋了雨,褪色严重,梨花喊了两个村民帮着清洗,然后用药水泡了后裁成口鼻巾大小的布料。

没有针线,只能用稻草梏着缠在口鼻上。

但布料还是不够,梨花又裁了些衣服,到晚上时,每个村民都蒙上了口鼻巾,只露出一双空洞无光的眼。

这一天,又死了十几个村民。

上一刻,他们还抓着稻穗往树干上拍,下一刻,咚的就栽了下去。

类似的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