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27(2 / 2)

加入书签

想到什么,他脸色渐渐变得严肃,“有件事你得和你说说,益州迁都后,边境的将士会退守到益州城里,城门往南,益州大抵不管了。”

“官府知道我们住在山里,想招安,说只要我们下山,便抹去我们戎州百姓的身份,让我们以益州百姓的身份生活在益州...”

“你碰到官府的人了?”

“没有,益州城的百姓和我说的,益州节度使称王后免去了百姓两年赋税,并发告示说益州的城门永远向各地战乱之苦的百姓打开...”

益州王这是想干什么?梨花疑惑,“益州不怕岭南扮成难民入城?”

“不知道,官府的告示是这么写的,只是兵荒马乱的,这份告示能否传出去都不好说。”

至少,荆州的难民是不知道的。

他们连西陵县里的新政都不知,何况外州的官府告示了,他又问梨花,“荆州可有发现岭南人的踪迹?”

“没有,西陵县软红香土,灯火辉煌,没有半分警惕或戒备的样子。”

“荆州兵力强盛,怕是不惧岭南人的。”

戎州百姓逃窜,益州将其驱逐,而荆州却尽数收留,追根究底,还是兵多不怕岭南借题发作。

第144章

他问梨花想不想去钦郡城。

梨花没有立刻回答。

益州招安出乎她的意料,所以得仔细琢磨琢磨,她从筐里捞起个灰不溜秋的布袋,转移话题,“这是什么?”

“半道捡的。”李解看了看,“感觉以后会用得着...”

不知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看到死人非得将其扒干净才舒服,益州虽无战乱,但地龙翻身死了不少人,布袋就是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

回来的路上已经洗过了。

梨花打开布袋,伸手掏了掏,“挺深的。”

“是啊,我捡到这个布袋时,里头还有两升发霉的粮...”下山一趟,他的疲惫掩饰不住,但语气没什么变化,“益州去钦郡城说近也不近,益州衙门便给百姓发了救济粮,我和闻五他们想冒领来着,发觉衙门的粮食不多就没这么做...”

每个衙门都会囤粮,粮食如果充足,必不会用发霉的粮做救济粮。

他说,“益州怕是没粮了。”

去年益州干旱,后来又打仗又天灾,百姓想好好种地都不成,没粮不足为奇,梨花说,“益州迁都,将士北退恐怕就是想腾出部分兵力种地...”

岭南人察觉到这点,恐怕不会让益州如意。

梨花眉峰蹙了蹙,“益州军退回城里,咱们这儿恐怕不能太平了。”

李解也想到了,“这次回来暂时就不出去了,先把路凿出来再说。”

真打不过就跑。

“不用。”梨花沉吟道,“你们休息两日,和闻五他们建两排屋,接着把灶房的那堆玩意整理整理,随后跟我去荆州收粮...”

闻五他们跟在两人身后,听到梨花要给他们建屋正欢喜,不料紧接着就来了句晴天霹雳。

去荆州收粮?确定不是去抢?

益州地里的粮没人收,他们收回来没什么,可荆州不同,荆州的地有主,且有人看守,如果惊动他们引来了荆州兵,谁都别想活。

梨花胆儿也太大了。

岭南都惹不起的荆州,她竟敢惹,而且还是去抢。

众人给闻五使眼色,让他上去说道说道。

闻五硬着头皮挤到两人中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