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50(2 / 2)

加入书签

窦娘子想了想,觉得这个法子可行,“那我回去和他们说说。”

孩子们都是贪玩的,当初为了驯服族里的那群孩子,赵广安没少操心,想到自己经验丰富,他和窦娘子一起回了村,窦娘子召集孩子说话,他就在边上看着。

孩子们没怎么见过他,新奇的打量他,胆大的孩子问窦娘子,“他们要来我们村住吗?”

墙面倾斜的人家已经搬了出来,房屋塌了的人家没有住处,只能暂住到别人家里,以为赵广安就是没了房屋的人,所以才有此问。

窦娘子说,“那是赵家叔叔,他说山里来了坏人,让我告诉你们不能乱跑,一旦被抓走就再也回不来了。”

她拉过发髻乱糟糟的梨花,“三娘你们见过吧,那人是他的阿耶。”

说起来,知道梨花是赵家人完全是巧合。

她跟树村的人借巩固墙体的木板,和对方说起进山的始末,顺嘴提到了三娘家的事儿。

那人听她说三娘家进山不久,且住在山谷里,坚决不信,说最后进谷的是戎州遭了百般凌辱的女子,没有拖家带口的人家。

她隐隐觉得不对,便仔细说了三娘的长相,那人一副果不其然的表情,“你说的是十九娘吧,那是赵家未来的族长,别看她年纪小,赵家的所有事都得她点头说了算。”

窦娘子当时就懵了,三娘告诉她大嫂家住东边的村子,怎么可能是戎州人?

她有些生气,觉得三娘故意骗她们来山里的,甚至怀疑那些官吏就是三娘逼迫她们进山的手段。

山里男人多,想让她们给他们生孩子的。

可戎州一百多女子住在山谷里,哪儿用得着打她们的主意。

那人约莫看她脸色不对,笑着说了句,“十九娘不说明身份估计也是担心你们不相信她,但你不要怀疑她在图谋什么,她是个善良的人,去年下山打探消息,碰到一群益州官兵押送戎州妇孺回戎州城,那些妇孺被打得浑身没有一块完整的肉,三娘想方设法把人从官兵手里救了回来。”

“把人带回谷后,时不时拿着草药去探望她们,还教那些孩子生存的本事。”

明明不是一个村子的人,提到三娘,所有人都赞扬的多。

那人还说,“她和她家的长工回戎州搜刮值钱的物件,碰到受难的女子,先悄悄将她们召集起来,然后趁岭南人放松警惕把人带了出来,戎州城没有地道,她们从城门出来随时有可能碰到岭南人,但她没有半点畏惧...”

“那一次,她带了很多衣物回来,要不然,寒冬天不知道冻死多少人。”

在山谷里挖到粮食的事情村民没说,如窦娘子表现的,益州人对戎州人不怎么信任,她对益州人也是如此。

她说了梨花许多好话,窦娘子回家后,又跟婆婆大嫂说了这事,那会窦大娘子的情绪还不稳定,知道梨花是赵家人后,她难得主动说话,“第一次她上前和我说话我就察觉和她一起来的叔伯很紧张她,第二天她说叔伯被衙门的人抓走了她还纳闷她怎么一个人来了,现在想想,她的叔伯怕是站在暗处等她的。”

“二弟妹,现在已经成了这样,再让我回村里是不可能了,你要是想回去就带着孩子回去吧。”

窦娘子当时就慌了,她既然进了山就没想过出去,尤其还是在外面不太平的时候。

“大嫂,我不走,你们在哪儿我就在哪儿。”窦娘子说,“说起来,我们还得感激三娘,要不是她好心指了条明路,咱们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啊。”

丈夫从军去了,有生之年能否回来都不知道,下山的话,早晚会沦落到她受欺负。

知道大嫂的经历,她哪儿有胆子回去?

窦大娘子说,“不回去就好好和山里人相处吧,他们虽然是戎州人,但对咱们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