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8(2 / 2)

加入书签

第97章

黄娘子官话好,遇到官兵询问不会露馅,可她毕竟是女子,万一官兵起了歹心...

赵大壮怕出事,“要不要喊上你二伯一起?”

“益州的男子皆参军了,二伯露面的话会引起怀疑的。”

除了黄娘子,再从古阿婶她们里挑些人进村,用不着一锄一锄的开荒,直接撒种,有多少算多少。

看路边的荠菜还算鲜嫩,梨花弯腰掐起尖儿来,继续说道,“村里已经搬空了,她们下山的话,还得劳烦堂伯你带人弄个茅坑和草篷。”

赵大壮和李解无聊时用藤蔓编了个草篮子,这会儿正好派上用场,递给她装菜,“天黑我就带人进村。”

李解摸出刀,弯腰帮忙割野菜,接过话,“赵大叔,我和你一起。”

“你这趟去益州城也累了,在山谷休息两天,等秧苗长出来,帮着插秧吧。”

秧苗是李解他们出谷那天撒的,现在已经是鲜绿的颜色了,顶多再过一个月就得分苗插秧,赵大壮拍拍李解的肩,“到时有你忙的时候。”

山里气候较冷,农忙可能会晚一些,但收小麦和插秧挤在一起,有得忙的。

李解从善如流,“我不怕忙,就怕不忙。”

耕种时节要是得闲,秋冬吃什么?

赵大壮也点点头,“也是,日子太平了,不好好种地可不行。”

一路掐着野菜回去,到山谷时,篮子装得满满当当的,衣服里还兜了不少,老太太不知梨花出过谷,看她和赵大壮走在一起,欢喜的拉她去看鸭笼。

笼子用竹子搭的,就在小桥边,这个位置较为空旷,入口看守的人一眼就能看到这儿的情形。

“怎么样?”老太太一副不能再满意的模样。

这个时节没有枯草编草鞋,缝完竹甲她就闲下来了,因这几只鸭才找到点事儿做。

梨花猜到这点,自是赞不绝口,“好得很。”

老太太果真高兴起来,“你古阿婶她们的鸡笼弄好了吗?”

出谷前,梨花托人告诉老太太去古阿婶那边帮忙,夜里不回来睡,老太太明显信了。

梨花道,“没呢,早晚露水重,她们怕小鸡养不活,养在屋子里的。”

这是梨花胡邹的,不过糊弄老太太足矣。

老太太没有起疑,顺着她的话说道,“屋里暖和,养在屋里好,咱的小鸡也养在屋里的。”

好不容易买回来几只鸡,族里人很看重,便在灶房围了个矮篱笆,三只小鸡养在篱笆里的,老太太揭过这个话题,问起赵大壮垄田的事儿来。

去年开出来的荒地种了小麦,这两天又种了菽,没地儿插秧了。

赵大壮看向溪水旁湿润的地,思量道,“咱把小溪周围的地垄成田,挖出来插秧...”

秧苗离不得水,溪水附近是最合适的,这事他已经跟族里的人提过了,因为秧苗长势好,这点地儿太窄了,想跟小溪对面的人商量在对面挖点地出来种,到时分些粮给他们,可现在要安排人下山,秧苗可以挪一些到村里的田间栽种。。

他说,“三婶莫忧心,咱多的是地种庄稼。”

老太太纳闷,“哪儿来的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