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0(1 / 2)
这会儿死了,夜里就会生蛆发臭,怎么拖到城外掩埋?
赵武去问梨花,“十九娘,咱们明早走吗?”
梨花点头。
接人这事给赵广昌做对了,除了堂姑和孩子,不见堂姑们婆家的人,去的是赵大壮的话,怕是会多出几十人来,大致了解了下周围村镇的情况,梨花和赵武说道,“今晚不睡了,把蝗虫处理出来再说。”
蝗虫肉挑出来晒干磨成粉,泡水喝方便又省事,梨花已经说过了,老太太带着孩子都在做这事。
她看着面前哭成泪人的堂姑道,“先吃点东西,待会帮着干活。”
院里又生了几堆火,至后半夜才忙完。
蝗虫太多,肉挑出来后放麻袋拴紧藏进箩筐里,没处理完的串起来挂在铁棍上。
一串串的,看起来像帘子似的,极其壮观,出发时,老吴氏拨着蝗虫串感慨,“出城后用砍些枝桠搭个简陋的车棚,这样能晾更多蝗虫。”
老秦氏道,“还得搓些草绳。”
队伍驶入正街,明夏几家的人在角落蹲着,看到牛车,默默地跟在队伍后。
老秦氏怕老方氏求着要坐车,想往梨花在的车棚里躲,谁知几十米也不见人上前,心里犯嘀咕,“四娘婆婆没看见我?”
老吴氏撇嘴,“你躲她这么多天,她要再不懂就白活这些年了。”
“我也没法子啊。”老秦氏抬起自己的脚,“我脚上的水泡没好呢。”
来奎星县的路上,所有人都连夜赶路,老吴氏的双脚也全是水泡,进宅后狠着心挑破了,这会儿有些长出
了新皮,有些还痛着。
她道,“只盼戎州城的情况好点吧。”
牛车驶到城门,好些人拖家带口的出城,犹记得她们刚来时,城门冷冷清清的,不见人出去,蝗灾一来,城里的百姓待不住了,只能往北边跑。
老太太拨开车棚上悬挂的蝗虫帘,“三娘,怎么不见官差盘查?”
梨花看了眼,“我们出去了,南边的难民进城才有住的地方。”
“啊?”老太太瞠目,“还能这样?”
衙门的打算她不知道,但城门大开的确是在蝗灾后,城里百姓不走,难民们没有住处,只能烧杀抢掠。
老太太蹙眉,“那咱们去戎州城,住的也是搬走的百姓们的宅子?”
若是这样,那戎州的灾情岂不也很严重?
梨花瞄了眼城门口,“不好说,左右晚上就到了,到时就知道了。”
“哎,照理说衙门上报灾情,朝廷的赈灾粮早就下来了,咱都到奎星县了也没听人说灾粮之事,为啥呀?”
要么有贪官,要么国库空虚,梨花也不清楚缘由,但她从来没想指望朝廷,“阿奶莫怕,戎州城不好咱们就去益州,大不了去京城。”
在青葵县她就念叨着要去京城,老太太没太放在心上,此刻有些在意道,“京城远吗?”
“远,但京城安全。”
“也不知道王家人到京城了没?咱真要活不下去了,只能厚着脸皮上京求他们收留了。”
经过这些时日她也算看明白了,只要能活着,面子不算啥,像夏家,一开始趾高气扬,还私下打人,现在别说打人,连大声说话都不敢。
她教梨花,“真到那日,你就抱着子荆的腿哭,他年纪小,好糊弄点。”
而且两家定了亲的,不存在男女授受不亲的情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