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1(2 / 2)

加入书签

桂熙转眸看到阿墨正笑吟吟看着这一幕,同样是古代人,她和段明允一点也不一样。

即使坐在沙发上,阿墨的坐姿也优雅有度,一颦一笑皆赏心悦目,像是古装电视剧里的闺门大秀。

“你认识晏清?”桂熙问道。

阿墨点头,笑容似乎有一丝惆怅:“我认识大人,只是大人并不认识我罢了……”

“渣男。”桂熙张嘴就骂道。

阿墨先是一怔,而后捂嘴轻笑道:“姑娘误会了,我与晏大人相遇时只是初生灵智,灵体尚未修成,大人不认识我也是正常。”

? 如?您?访?问?的?网?阯?F?a?布?y?e?不?是?????ü?????n?2??????????.????????则?为????寨?站?点

这下桂熙疑惑了,听起来这俩人也没什么交情,为什么阿墨还会对晏清这么,这么……

“姑娘是想问我为何要纠缠晏大人,对他念念不忘是吧?”

阿墨洞察了桂熙的想法,并体谅桂熙贫乏的词汇表达,贴心补充道。

桂熙连连点头,对,就是这个词,念念不忘,听起来就很有文化。

“姑娘你若是见过晏大人最辉煌的时期,便能理解我的心情了。”

阿墨看向正同小桂枝讨价还价一页单词换一个冰淇淋的晏清,眼神却逐渐幽远,似乎望见了遥远的过去——那是王朝最顶峰的时期,经济空前发达,英才辈出,蓬勃向上,几乎所有人都相信这个朝代将长长久久的延续下去。

那象征着整个王朝文学的顶尖之作的山河鉴,集历代文学之大成,由每朝数十位大儒亲自编修,再经帝王审阅,最后经过正统繁琐的开光仪式,供奉于宝阁顶层之中。

据说那山河鉴在文学才气及帝王之气的滋养之下,竟生出了书灵。

帝王得知后欣喜不已,常进出宝阁之中,与书灵彻夜探讨治国之法。

为延续国朝之繁华,激励读书人向上,帝王更是许诺称历届科考三甲之士,可有资格进宝阁与山河鉴书灵论道。

由此在世人眼中,若能得到书灵的指导,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能仕途通达、前途无量。

彼时阿墨的主人是这一届的的新科状元,出身寒门的状元得知有资格进入宝阁后,激动得一夜未睡。

第二日清早状元便带着他最贵重的东西,母亲花重金为他购置的徽墨登上了宝阁。

阿墨神智初开,她的世界是一片混沌,看不到,听不到,也说不出。她只有一些朦胧的感受,来自她初初长成的一颗墨心。

虽然对外界的一切一无所知,但阿墨能模糊地感知到状元与书灵非常契合、相谈甚欢。

他们从清晨畅谈至日落,再至月升,他们之间的茶盏替换为酒杯,他们由民生社稷辩至山河大川。

谈至尽兴时,状元将阿墨在砚台上研磨,要写下今日所得、所思所想。而当狼毫笔蘸取墨汁,笔尖落于纸上那刻,阿墨却感觉到了不同——她所落下的地方不是普通的宣纸,而是如玉般莹润光滑的纸面,甚至泛着淡淡的灵气金光。

“晏兄,我未经陛下允许,擅自在山河鉴上落笔,是否不妥——”于酒意冲动中落笔的状元此时忽的生出些担忧,看向站在窗边望月饮酒的男人道。

“无妨。”

那头戴玉冠的白衣男人转过身来,面容在月光下也泛着玉一样的暖光。

见状元还是心有忧虑,晏清将手中的酒杯随手掷到地上,挥袖朝状元走来。

“你若怕,便由我来替你补全。”

当晏清接过笔时,阿墨感到落在纸上的字迹的变了。

状元的笔迹是科举卷面常用的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