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9 章 · 第 99 章(1 / 2)
第99章·第99章
顾闲第二天就收到了冯保派人送来的礼物。
送得还怪隐蔽的,就是个扔进人堆里马上认不出来的普通汉子,拿着个相当普通的礼盒,就这么从斜刺里冒出来把东西送到准备回家的顾闲手里。
顾闲这么心大的人,都被这操作给弄得紧张起来,偷偷摸摸地抱着礼盒溜去寻王宜玉,说自己收到不知什么宝贝,千万别告诉王世贞!
王宜玉也跟着紧张起来,屏退巧儿凑过去看顾闲打开礼盒。
而后他们就看见里面藏着个更加精致的檀木盒子。
期待感拉满!
顾闲兴高采烈地打开檀木盒子一看,只见里面端端正正地摆放着一份瞧着就很贵的笔墨纸砚。
顾闲:?????
可恶,白期待了。
不就送个文房四宝吗?做什么要这么神神秘秘?害他以为冯保要送他什么宝贝。
顾闲自己虽不挑笔墨纸砚,可他自幼见惯了文徵明他们用的好东西,什么宣纸、湖笔、端砚、徽墨,于他而言都只是再寻常不过的玩意。
见顾闲一脸失落,王宜玉拿起笔墨纸砚认真分辨了一会,一样样地给他说起了这套文房四宝的价值。
这里头样样都是宫廷贡品,真要卖掉的话说不定可以管一整个月的肉!
不过应该没有人那么想不开跑去卖掉御赐之物。
顾闲撇撇嘴,说道:“贡品有什么稀奇的,臭鲥鱼还是贡品呢。”
他又把皇帝和朝臣吃臭鲥鱼的事情给王宜玉讲了一遍,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还是咱江南好,明年咱一起吃新鲜鲥鱼!
王宜玉往外头看了看,见没旁人才说道:“你在外面可别这么说,这些话怪得罪人的。”
江南的好东西确实太多了,不仅好,还样样都新,也不怪顾闲看不上。可这些话要是叫皇帝和朝臣听到了该怎么想?
你们的税果然还是收少了!
事实上早在唐朝的时候,韩愈等人就说过“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意思是天下十分之九的赋税都是江南缴纳的。
到了明朝其他地方也算发展起来了,但江南地区少说也仍承担着将近三分之一的赋税。
要不然朝廷也不会投入那么大的人力物力维护从江南到京师的运河了。
顾闲道:“我晓得的。”
世人大多恨人有、恨己无,有好日子你自己过着就好了,别到处炫耀扎人眼。
何况真要样样都用好的,他也没那么多钱去买,有别人送他干嘛要嫌弃?
顾闲又把那笔墨纸砚拿出来看了看,乐滋滋地拿起其中的湖笔跟王宜玉分享:“做这支笔的人我认得,回头我拿去跟他显摆显摆。”
王宜玉:?
怎么你连制笔的人都认识?
她凑过去瞧了眼,发现笔杆上用小字刻着笔匠的名字,是个姓施的。
从古到今对工匠都是这个管理
,天气愈发冷了,路上会很难受,还是早些回去好。
顾闲到京师浪了小半年,一想到要归家自然也是万般惦念。
想到这几个月张居正和王世贞都自己敞开了吃喝,顾闲归心似箭之余,还是腾出空来写了一叠冬季食谱,又轮番指点了张居正、王世贞两家的厨子以及国子监的膳夫们几顿饭。
这么忙忙碌碌地过了一旬,终于到了该归家的时候。
出发前两天申时行等人做东,邀顾闲去京师最好的酒楼吃了一顿,说是此前吃了他那么多顿饭,这次不能让顾闲动手了,得他们请客。
顾闲欣然赴宴,又吃了一次大户。结果张元德得知了此事,立刻跑来说他也要请一回。
张居正和王世贞都不是爱吃外食的人,这么吃了两天大户,倒是叫顾闲也尝到了如今京师最高水平的厨子手艺如何。
若非马上要回南边去了,顾闲说不准还要拉着人家切磋切磋,现在吃了也就点评一下哪道菜最好吃而已。
徐文璧倒是没来,他父亲上个月去世了,顾闲当时跟着张元德去吊唁,给徐文璧送了几份素菜菜谱,供他守孝期间换着吃。
都吃过了送行饭,顾闲离京的当天便没叫别人来送。
只不过众人给的礼物多,搬上船得费好些功夫,顾闲自己都跑了两趟才搬完,这么忙活完了一抬头,就见张敬修他们过来了。
跑得最快的还是长得十分敦实的张简修,他咻地一下冲到顾闲面前,说道:“怎么选这么早出发的船,我们差点就赶不上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