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69 章 · 第 69 章(2 / 2)

加入书签

王世贞和沈春生都说了差不多的话。

顾闲乐滋滋地说:“春生还跟我讲,到时候他会托在广东的人看看新来的总督干不干活!”

张居正道:“日后你要是当官了,我也多托些人盯着你,瞧瞧你到底干不干活。”

顾闲:?

怎么突然扯到我身上来了!

我都还没科举呢,当什么官!

顾闲哼道:“还早,还早。”

听张居正他们都这么说,他也想明白了,很多政策不是不好,只是没有可靠的人去执行罢了。

像朝廷很想恢复开中法,可你前头说废就废,谁还听你的?万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后忽然又说不搞了,那咱的投资不是白白没了?

自古商人逐利,知晓这事吃力不讨好后他们跑得比谁都快。

开玩笑,不跑难道倒贴钱给你当孙子吗?

这也是顾闲在策论中反复强调维持良好营商环境重要性的原因。

许多事根本不是下达一纸政策那么简单,真要引发了灾难性的后果,谁来都很难挽回。

兴许他姐夫本人也隐约察觉许多事终将成为泡影,所以到后期才听不得任何批评的声音,不再像最初那样跟人事事有商量。

——生怕听多了反对的声音连自己都动摇了,就再也无法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改革不易啊!

谁能保证一个政策执行到最后不会变样?

像当年王安石搞出青苗法的本意是想让老百姓在青黄不接的时节要是吃不上饭了,可以靠借官府的钱度过难关。

这样百姓不至于饿死,官府也可以收点利息充盈府库,不

失为双赢的妙法!

但是实施下去的时候变成什么样?

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大搞摊派——

甭管你需不需要,都给我贷款种地!

你追责,官员会说自己也很无辜,我手头的青苗法指标完不成就很难升迁,甚至还会被贬去鸟不生蛋的地方!

我这也是被摊派的,只能苦一苦百姓了!

这不就给旧党递了话柄:你看看你们新党,所过之处民不聊生,这劳什子新法必须得通通废除!

所以说哪怕是看起来挺不错的政策,也不是说搬过来就搬过来的,得考虑眼前有没有适合的时机、适合的人选去落实。

想到后来张居正得当这艘破船的掌舵人,不仅得殚精竭虑地作出那么多关乎大明未来的决策,还要时刻提防有没有自己人胡搞瞎搞背刺新政,顾闲忍不住又用同情的眼神看向张居正。

张居正:?

这小子的眼神怎么老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

【作者有话说】

顾小闲(目露同情):改革真不容易啊,还好不用我来干!

张居正:微微一笑.jpg

*

今天很努力地更新了!

今天倒是早起码字了,但是差两百字写完的时候睡了一觉,醒来时就下午四点了[狗头]

为什么没有全勤需要赶就会精力不济[问号]

第70章·第70章x\hw\x6\.c\om(xh/wx/6.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