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09 章 · 第 109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109章·第109章

自行车票!

还不止一张自行车票!

除了建庄公社的人,周边人都被他们的大手笔惊到了。

先不说一张自行车票能卖多少钱,就是想买也不一定能买得到。

边上来打探情报的公社的干事小声嘀咕着,

“建庄公社可真舍得啊,一出手就是五张自行车票,这不把他们公社的份额都掏光了?”

赵干事要是在这里那一定是不住点着头。

每个公社每年分到的自行车票都是有数的,多的七八张、少的两三张,这也是正好卡在年关,他们公社到手的自行车票还没奖励出去,要不然换其他季节想凑齐五张都凑不到。

“小江同志要是愿意在我们公社建立养蜂基地,别说是自行车票了,就是自行车也不是不能拿出来。”旁边有一个人嘀咕着,大老远跑过来可不光光只是看热闹,而是想着有没有机会也和小江同志合作。

看看前方飞舞的蜂子哪一个不眼馋?

现在哪个公社不缺能创收的项目?

但就算缺也不是弄就弄,前期投入高的公司拿不出多余的钱,前期投入不高的根本就带不了多少创收。

不像这个养蜂基地,蜂子要是真能养下去,就能源源不断收割蜂蜜,本身投入就不高,也不是太费人工,但是带来的收益他们心底琢磨了一下,绝对是个高回报的项目。

现在或许还不明显,但这个养蜂基地或许能改善整个永安大队的生活条件,甭管是哪个公社的人现在都瞧得特别眼红。

所以别说是五张自行车的票,真要有这么个机会就算是自行车他们咬咬牙也不是不能拿出来,一旦成立,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收益不知道能买多少辆自行车了,就连拖拉机他们都敢想一想。

不过不管他们是怎么嘀咕的,拿着自行车票的江小娥等人一个个都忍不住笑得豁牙,这可是他们有史以来收到最大的奖励了,还是特别难得的自行车票。

江小娥如果没记错的话,去年整个纺织厂就一个工人获得了自行车的奖励,对方还是因为在一次暴雨天冒着危险从梁上攀过去关了总电闸。

这才在年末的时候奖励了一张自行车票。

听说那张自行车票被转了出去,换了价值接近九十块钱的物资。

这张票她没打算换出去,有价无市,以后想买可不一定那么容易买到,就算她现在兜里没那么多钱去买自行车,也可以先留着。

公社的领导并没有多逗留,拍拍这几位青年小将的肩膀表示赞赏后就离开了,报社的人拍摄了几张照片跟着又采访了些问题,没待多久就被王大队长邀请着去用餐,江小娥等人也没一直待在原地,走了一大部分人还有一部分的人留在原地,全都是想打听些关于养蜂基地的事,以及询问“二号”的选址是不是落实了。

有人看到牌匾上的字样一下子就联想到了。

“养蜂基地一号”,有一号那

这个年代小汽车想都别想,但是弄辆自行车回来还是没什么压力的,等毕业后去拖拉机厂任职,攒一攒就能攒够,更别说她在这段时间总能找到其他来钱又稳妥的路子。

“挺好的,这要是卖出去就浪费了。”江东阳挺稀罕但也没那么眼馋,自行车好是好但是价钱太贵了,以他和媳妇的家底要买上一辆也不是不行,但是掏空家底不管是他还是媳妇心里都会不安。

小巷和纺织厂离得不远,走个十几二十分钟就能到了,媳妇根本用不上。

而他一个街溜子,要自行车也太浪费了。

他要是有这个钱,比起买自行车他更想给媳妇买一块手表,媳妇的手腕又细又白,带块女士的梅花表一定特别好看!

不过这事也就想想,他现在还真掏不出这个钱,也没手表票。

他说着,“自行车票可难得了,瘦猴他二叔早些日子想买,开价接近一百块钱都没人愿意卖。”

黑市或许还能去碰碰运气,但价格也不会太低,瘦猴二叔捧着铁饭碗拿高工资,没必要为了那几块钱就去冒险,所以到现在都还没买上。

江小娥并不觉得意外。

看看街道就能看出来了,街道上几乎没什么人骑自行车,而她唯一认识的人家里有自行车的就是未来四姐夫。

在这个年代,自行车确实特别稀罕。

不是寻常人家能买得起,自行车票难得,自行车本身的价格也贵,除了票之外没两百块钱根本拿不下来。

“东阳哥,你朋友还要自行车票吗?”

江东阳扬了扬眉头,“怎么,你打算卖了?”

罗朗挠了挠头,嘿嘿笑着,“我可买不起自行车,与其搁在家里还得担心丢,倒不如换了好。”

他家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自行车对于他来说又不是必需品,还是拿去换了的好。

“你要决定了我就去帮你找人。”江东阳倒是挺乐意当中介,他悄悄比划了一根手指头,小声说着:“我去帮你谈,绝对不低于这个数。”

“那就麻烦你了!”罗朗二话不说就把自行车票递了过去,瞧着是百分百信任他的样子。

江东阳哪里不明白?

说是信任他倒不如说是信任他妹子,他这人没什么优点但也绝对不会坑人,直接接过票就说着,“等有了消息我就让小娥联系你。”

“好嘞!”

其他小伙伴也各有各的打算。

钱嘉树也打算卖掉,他那个堂哥接了阿爷的班留城,有了工作家里正琢磨着给他找个对象,他敢肯定这张自行车票要是拿回去又是一场纷争。

所以在钱家人知道之前,他会先去问一下姐夫想不想要,姐夫要就便宜一点卖给他,姐夫不要就再找东阳哥看能不能找到买主。

周州这边的自行车票早就没在自己身上了,边上的周父周母这会正小声商量着什么时候把自行车买回来,正好儿子毕业后要去机械厂上工,有辆自行车来回也方便。

点稀罕货,也算是他们的谢礼。

“那年头城里连着开了好几家中型厂,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工人,哪里像现在挤得满满当当的。”卢伟志忍不住跟着回忆了一下,不过十几年的光景变化还真大。

江东阳听他们诉说往年的事,就想起了自家老爸,以前听爸说过他当年之所以能从村里走出来,也就是像周叔说的那样,只不过爸没赶上最好的那两年,只是抓了个尾巴,要不是妈想了些法子他都不一定能顺利进厂。

江小娥有些好奇,“是同时连着开了好几家中型厂吗?”

“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卢伟志笑了笑,“同时间成立这么多家厂子需要的资金可不少,可谁让那时候城里什么都不多就是钱多。”

“这我也知道!”周叔接了他的话,“当时锻造厂能引进两台机器就是因为宋家的捐助,这两台机器可是帮了锻造厂大忙,要不然锻造厂也不会扩建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