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96 章 · 大单(2 / 2)

加入书签

郎书记点头,“估计是吃亏了,啥货都敢当成咱们林场的卖,这要不是小严想到了前头,名声都给咱们搞臭了。”

宁场长也觉得严雪做事谨慎又周密,“我都没想到她能想到这一层,还专门让刘卫国跑了趟联营商店。”

说起蔬菜副食商店这事,就难免要想到红石林场,郎书记不禁摇头,“这个老赵。”

赵书记这个人吧,做事还真挺让人无语的,以前就是,有好事上赶着抢,要干活一推四五六。

宁场长也知道,“小严在联营商店一卖,他们那木耳肯定卖不出去了,要么降价,要么退,估计得损失不少。”

“自找的。”郎书记说,“你瞅瞅他们都办的啥事儿?那么小一个基地,还搞个负责人不参与生产。”

严雪他们当初可都是奔着把试点做好去的,红石林场却全是奔着分钱去的,结果自然不同。

正说着,办公室里电话又响了,郎书记放下扇子接起来,一听就坐直了,“对,我们是江城市长山县澄水镇金川林场……原来是省城蔬菜副食商店的同志,你好你好……”

一听是省城蔬菜副食商店,宁场长也竖起了耳朵,果然郎书记接着就道:“你们要订木耳?可以!要两千斤是吧?”

郎书记当时就拽过纸笔记了下来,“好的好的,一定尽快发货,放心都是一样的品质……”

挂了电话才看看宁场长,宁场长也看看他,“刘大牛这儿子挺能跑啊。”

县蔬菜副食商店才从红石林场那订了一千斤,就差点砸手里,他倒好,第一单就是两千斤。

不过想想省城的人口,这个数字也还算合理,估计一分下去每个分店也就几十斤的量。

正说着,那边电话又响了,郎书记赶

() 也差,何况以前的木耳还都是野生的,全靠当地居民自己上山去采。

而省城那边没见过这么便宜的木耳,一开始销量肯定很好,等后续习以为常了,就会慢慢降下来,但这还是太多了。

至少单这六千斤,金川林场短期内就不可能拿得出来,四千斤都勉强,何况后面还有几个国营饭店没谈。

严雪放下电话,忍不住按按眉心,被郎书记笑着看了眼,“以前愁卖不出去,现在又愁不够卖了?”

“人不都是这样吗?”严雪弯起眼,想了想又问:“您能不能帮我联系下望山林场和小金川林场,看他们那有没有多的?”

“你是想?”

“先问问吧,”严雪说,“也得看看他们东西的品质。”

望山林场和小金川这两个林场还是很会做人的,从他们这买了菌种,学了技术,就不抢他们的生意。

别管是不想抢,还是知道抢不过干脆不抢,都比红石林场强出不知多少倍。

电话打过去,两个林场果然卖得没那么快,望山林场的书记一听,甚至骑着自行车就来了。

大夏天,人骑出了一身汗,进门也顾不上擦,直接问:“你们这木耳不够卖的?”

“确实不太够。”郎书记实话实说,“我们林场的小刘拉了几笔大单子,还缺个一两千斤。”

望山林场的书记一听立马表示,“我们那有啊,凑个一千斤出来没问题。”

他还以为得慢慢卖,卖到今年年底甚至明年年初呢,结果人家金川张嘴就是还缺个一两千斤不够卖。

望山林场的书记反正是酸习惯了,听说还要看东西的品质,也不在意,“你们严技术员过去还是我带过来?”

那当然是严雪过去,他们要的量大,必须保证所有货品都能符合金川林场的标准。

不过比起红石林场,望山林场这个基地搞得就用心多了,因为离得近,还经常来金川这边取经。

同样是金川这边教的晾晒方法,红石那边晒得乱七八糟,一看就是偷懒了,望山这边却严格执行,晒得很是整齐。

严雪过去看过,觉得挺不错,当即就把他们目前的存货都订下了,一共一千三百斤。

望山林场的书记很是高兴,也不白用他们的渠道,按斤数许了一定的提成。

等严雪从望山林场回来,落后一步的小金川林场书记已经等她半天了,直接截住她,用摩托卡拉去了小金川。

东西运走后,看着空了一大半的仓库,两位书记都觉得,红石林场的老赵大概是傻,闲着没事得罪金川林场干啥?

好好处着,技术随时有人可以指导,东西卖不出去还有人帮着卖,难道不好吗?

反正刘卫国在省城这一待就是一个多月,等回来的时候,金川林场已经发走了四次零担,天也开始凉快了。

他身上揣着好几万块钱,一千块用牛皮纸一捆,足足有二十多捆,全夹在换洗衣服里,从上车就没怎么敢合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