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1 / 2)
辽说:“我想在店里也装一个净水器,我看你家那个就不错,还挺小的。”
闻辽说,你学人精吧你。
张若瑶一边倒茶,一边和闻辽复述晚上和刘紫君的谈话。她一开始没想着聊深的,只是想问刘紫君到底有没有谈恋爱而已。
闻辽说你这个姐当得,不知道的以为你和妹妹差了几十岁,谈恋爱又怎么了,十八岁的年纪有点情愫简直跟吃饭喝水一样正常,关键看家长怎么引导,而你,很明显没当过家长。
张若瑶开骂,我没当过你当过,站着说话不腰疼。
其实她也觉得十七八岁是最好的年纪,青春正好,晚上在必胜客,她看到刘紫君把披萨上不爱吃的培根和洋葱都丢给季桥,季桥一声不吭埋头吃,然后俩小人儿头抵头一起看手机里的视频,一起笑闹,她也觉得挺美好的。
但那是她妹妹。
这心理就有点微妙了。
张若瑶还是觉得刘紫君没说实话,两个人的关系绝对超越普通同学。看刘紫君欺负季桥帮忙拎那死沉的化妆箱,那任劳任怨的态度,就很好品。
闻辽那边一下子没声儿了,张若瑶问你在干嘛,说话呀。片晌后,闻辽笑了声,说:“张若瑶,我真服了。”
你还好意思说你妹?
张若瑶愣了下,明白过来闻辽话里含义,不接招,轻飘飘把话茬转走了,说,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早恋不早恋,而是刘紫君好像丧失了对生活的兴趣,对未来的希冀。
闻辽的回应跟刘紫君的如出一辙:“你不也是一样么?”
张若瑶说不一样,三十岁可以丧失,十八岁不行。
“她现在是找不到自我价值,追逐的都是即时快感,为简单的情绪价值买单。”
闻辽反问:“你找到自我价值了么?及时行乐不行么?犯法么?”
张若瑶了悟,是她忘了,闻辽也是及时行乐那一派的人,眼前有一件足以勾起他兴趣的事情,就先做了再说。不过他比刘紫君强的点在,他就从来没有为钱发过愁。刚刚她用马斯洛需求的一通理论帮刘紫君拆解,刘紫君所说的生存需求只是最底层,满足温饱之上还有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等等需要实现,但这些劝刘紫君行,劝闻辽就劝不动了。
这些他都不缺。
闻辽说:“我可能更贪心些,我不仅想要即时的快乐,我还想要深层的、长久的满足,就好像多巴胺和内啡肽,我两个都想拥有。”
多巴胺和内啡肽作为化学物质,都能够让人产生愉悦感,但触发的条件不同,得到的感受也不同,简单类比,大概前者是在游乐园坐过山车,后者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到达终点后躺在地上看云彩朵朵,缓缓地挪。
闻辽说:“我的确痴迷于刺激、变换不定的生活,我喜欢旅行,喜欢极限运动,喜欢和不同的伙伴做不同工作,因为多巴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这不代表我就不想追求深度快乐,比如漫长跋涉后,终于到达目的地,这种满足感。”
张若瑶跟上,说对呀,我想让她忍过高三这一年,考一个打好一点的学校,不就是这个意思?
闻辽说:“她不愿,就证明目的地的诱惑对她来说不大。”
张若瑶今晚想了太多东西,想得头都疼了,她喝了一杯红枣茶,觉得没什么味道,和闻辽平时煮的不一样。闻辽在电话那边提醒她,抽屉里还有个不锈钢小罐子,里面是□□糖,扔两块,味儿就对了。
张若瑶翻出冰糖,敲了两块扔进去,又尝了尝,确实不一样了,然后坐电竞椅缓缓后躺,看着天花板。
她问闻辽:“你现在在哪?”
闻辽说在广州,做工作坊,一共三天,今天刚结束。接下来没什么事了,年底了,和许久不见的工作伙伴吃个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