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1(1 / 2)

加入书签

这些留守儿童敏感又压抑的内心。

大抵想念的滋味太难捱,所以都习惯性藏在心底,不轻易吐露。

而读诗会就是给孩子们这样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

丁篁静静听完全场,期间感同身受地想起很多自己幼时想念父母的心情,出于尊重他没有录音,而是亲耳记住那些内心深处不轻易示人的、又日夜脉脉流动的声音。

读诗会结束后,篝火还未熄灭,孩子们久久不愿散去,王老师破例提出可以延后半小时就寝,让大家自由活动。

只是这个机会需要由人抽签获得。

说完她掏出一把纸条,目光逡巡四下一圈,最后点名一个学生上前抽取。

看到起身的那孩子,丁篁和谈霄不约而同互相对视一眼。

因为不是别人,正是他们下午看到的那位“角落里的孩子”。

两人看着那位小朋友不出意外地抽到写着字的纸条,周围一眨不眨盯着他的孩子们瞬间爆发出热烈欢呼声,兴高采烈地将他团团围住。

那位“角落里的孩子”站在人群中央,表情无措中透着受宠若惊。

“我猜老师手里全都是写着可以自由活动的纸条。”谈霄故意把头歪向丁篁说道。

注视着那个孩子,丁篁勾起唇角小声附和:“我猜也是。”

身旁赵浔安闻言看他们一眼,笑而不语。

王老师说完原地解散自由活动后,有几个小朋友立刻跑过来缠着谈霄,央他用手偶再讲几个故事。

见他能够独自应付,丁篁便没上前凑热闹。

这时和王老师说完话的赵浔安走回来坐到旁边,垂眼有一搭没一搭地弹着吉他。

丁篁见他一脸笑而不自知的表情,犹豫几秒,凑近问:“你和那位王老师……”

赵浔安瞥他一眼,没有立刻接话。

男人低头又拨弄几下琴弦,才缓缓开口道:“你还记得在手工玩具小镇的村史馆,我和你们介绍说村子当时正在转型,是因为有个走出去的大学生又带着投资回乡建设,她帮村民们创新产品,打通电销渠道……”

“你说的人,就是王老师?”丁篁望了眼王老师陪孩子们做游戏的娟秀背影。

“对,”赵浔安点点头,双眼不自觉露出光亮,“她是我见过……最有力量的人,当初带领村子转型成功后,她想继续反哺社会,于是主动申请对点帮扶的资格,然后又亲自来察禾沟当支教老师。”

垂首弹了一段旋律,赵浔安静默片刻后说:“其实我这首歌就是写给她的,这两天一直在琢磨编曲……等等,你那么惊讶干嘛?”

丁篁缓慢眨眨眼,收起怔愣表情,唇瓣张张合合地说:“我只是没想到,像你这样散漫性格,居然也会有给人写歌的心思。”

? 如?您?访?问?的?网?址?F?a?b?u?y?e?不?是?ì????ǔ?????n?????????⑤???c?????则?为????寨?佔?点

被丁篁说得老脸一红,赵浔安忍不住回道:“那你呢,我也是没想到,你那么想表达自我的一个人,后来结了婚居然转到幕后,还只给那姓梁的一个人写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