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7(1 / 2)

加入书签

等书院,他就是考上举人,也能继续读下去。”

李氏明白了:“是他家中贫寒,无银钱供养吗?”

儿子点头:“正是,他不忍父母兄弟再劳累下去,又愧对师恩,因此泣不成声。先生们也是心疼,说让他一直读下去,不用银钱。”

李氏冷静道:“冲动之言不可信,走定然是要走的。即便这边读书不要银钱,可吃住毕竟是学院,三五日还好,时间久了……”

李氏摇了摇头。

儿子也是这么想的:“虽说学舍苦,但他心性坚韧,那里未必不是个好去处。”

那边,与师长告别的学子抹了抹眼泪,扛着包裹出了书院。

学子名叫吴南,家里靠种田为生。

这些年父母为了供养他,累成了皮包骨。

前些日子,小侄儿给他送来过冬的衣服。

那双小手既粗糙还布满创口。

一瞬间,吴南的心跟针扎了一样。

他后悔,那年他不该扒着族学的窗偷听夫子讲课,也不该回去之后,在父母面前将论语背得朗朗上口。

他的侄儿现在才十岁啊!

他向来尊敬师长,在听到朝廷设立学舍时,在窗边坐了一夜,头上添了几丝白发。

吴南终于到了学舍,里面的人知道他要来,将他领到了大通铺。

门已打开,扑面而来的酸臭味熏得他连连后退。

吴南缓了一会儿,跟着进去,来到了他的空位处。

吴南安置好行李,跟着去读了一日的书,又通过了考核,等到晚上回来,大通铺的十余人也都在。

众人通了姓名,吴南发现自己同窗身上也都打满了补丁,区别只是谁的补丁多谁的补丁少。

吴南向来佝偻的腰,渐渐直了些。

他们搭话闲聊,不用再藏着掖着,生怕被同窗看不起。

他们说起了家中的农田,后院饲养的鸡鸭,父母供养自己如何劳累。

吴南虽觉得愧对师长,可今夜却将他压在心口的话一股脑全说了出来,大家都懂他,这一间大通铺里的同窗都懂他。

吴南眼睛泛红,身心却赢来了前所未有的通畅。

同窗们也努力,他跟着学了三天,学院那边给他派来了活,让他给厨房劈柴。

他自幼握惯了笔杆,鲜少拿斧子,劈了好几下,才勉强将柴劈开。

他劈了一个多时辰,直到再也看不到柴火,才擦了擦额头的,来到水井旁洗漱一番,回到了大通铺。

同窗问他今日做了什么,他笑着说劈柴,就是有些累。

哪知同窗艳羡看着他:“我宁愿劈柴,总比绣花强。”

吴南讪讪擦汗,看来劈柴确实不错。

他借来同窗绣花的针,烤了烤,挑破了掌心的水泡,烛火摇晃,他目光认真。

“劈柴虽累,但我觉得这才是我该过的日子。我只是劈了一个时辰,可家人劈了这么多年了。”

同窗也是笑了笑:“学舍的学子都讨厌绣花,但没有一个人说是不绣花。”

他脱了鞋,躺在床上看着房梁:“至少亲人不再替我负重,我学了十年,大山也在我背上压了十年。”

吴南眨了眨眼,双目忽然酸涩。

他也脱下鞋,躺在床上。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曾经我读到此句,原以为像桃花源记,不过是一场梦,可往后再过十几年,有志的学子皆可读书。”

同窗拍了拍他的手臂,目光逐渐坚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