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6(2 / 2)

加入书签

开国功勋的世族,没有合理的罪名,动它,怎么,是想在史书上留下暴君之名吗?人家祖辈辛辛苦苦为你征战,子孙后辈就这么被搞了,那以后谁还敢为皇室效命啊……那可是开国功勋,结果子孙后辈就这么无了。

不敢想他们这些人为皇室效命,子孙后辈又会怎么样。

而大周立国后投靠过来的世族那更是动不了,动了一个,其他世族怎么说?

在大周立国前,各地豪强世族多的是,而这些,是由京中世族牵头向大周臣服的,所以,这些京中世族无法动,动了,皇室的命令都可能下不去,再者,当时刚立国,百废待兴,识字的人实在不多,除了世族有大批识字的人,其他,根本找不出人能治理地方。

所以,开国的时候这些投靠来的世族动不得。

后来则是,这些个世族渐渐发展成了世族一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死死盘踞在大周的身上,不想大周伤筋动骨,直接裂开,就不能逼他们。

直到先帝的时候,先帝昏庸,他昏庸也有昏庸的好处,当时的世族看出了大周风平浪静下的躁动,先帝又昏庸,他们便有了各自的算盘,谁不向往从龙之功的荣华富贵,那滔天的权势,又有谁不心向往之。

由此,昭武帝登基,策划推动六子争储,而恰好,这六子背后全是京都数一数二的世族。

世族被分化,自相残杀,最具体的例子就是军需案,各个世族的暗子全被苏齐贤给报给昭武帝了。

第129章

而后,争储的几位殿下伤的伤,退出的退出,背后的世族也是大伤。

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康郡王与苏氏,康郡王多么尊贵啊,帝之长子,最有力争夺储位的人选之一,结果就这样,若是下一任帝王选择忽视不针对他的话,余生应该就是个清闲的吉祥物了,……康郡王惨吗,若是对比康郡王以前的声势,他的确是惨的。

但,与苏氏一对比,康郡王哪怕只是做个吉祥物,好歹性命保住了,且还有个郡王爵位,苏氏呢?

曾经赫赫有名的京畿第一世族,就这样化为飞烟,轻飘飘的没了,甚至都没留下一点东西。

“这样的惨况,难道不足以让你们胆寒吗?!!”

几位殿下争储位,无论如何,他们还是陛下的亲子,皇室中人,不到谋逆大罪,他们不会失去性命,但他们这些在背后支持几位殿下的世族呢?

不说别的,就一个政治清算,世族有一个算一个都得塌……曾经的世族一体早已被分化,且,这种政治清算,旁人避之还来不及,哪里还会有人替他们说话。

“可,现在赵王占据优势……”

这种政治清算再怎么样,也不应该算到他们身上吧?

工部尚书环视了一圈族老,他不怪族老现在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心,毕竟,他之前也是这样,那仿佛触手可及的泼天富贵,谁能狠的下心直接放弃,若不是刑部尚书过于快速的动作给了他当头棒喝,工部尚书怕也不会这么快放弃……他们已经付出了那么多,临到头了,决心放手真的很难。

只是,“你们忘了吗,明明我们一开始说好的是给予陈王一些支持,大体上是效忠陛下的。”

世族,世族,什么是世族,最起码是传承数十年而不倒的家族,能传承数十年不倒,靠的是什么,是谨慎!是从不在一件事上倾注所有的小心!

只是,这次的争储,太激烈了,以苏氏为首,将他们这些世族全都卷了进去,一个又一个,稍不留神的就付出了更多,更多,像工部尚书曾经绝不会同他人说他经手的事情,比如,卫城修正道路,以往这种事情他是绝不会告诉家族支持的皇子的,毕竟,支持归支持,小心慎重也是真的。

但这次,他就说了,为什么,这其中的原因简直不寒而栗。

此次昭武帝的六子争储就像是巨大的绞肉机,不仅绞几位殿下,更绞他们这些世族……世族付出了更多,与自己效忠的殿下捆绑的更深,而后,政治清算,政治上斗败的几位殿下因同出血缘,还能活着,可他们这些已经同几位殿下捆绑极深的世族……说举族流放都是皇室开恩,更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