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4(1 / 2)

加入书签

不好,其他人都下去了,只剩自己,这是夺储最正经的道路,一旦昭武帝想立储,第一个想到的不就是自己吗?

至于说工部左侍郎的贪墨,问题不大,有自己和工部尚书,他将这笔钱补上,再暂时降个几级,以后找时间捞回来就行。

你说顾丛嘉与自己同为亲王,他也有优势?赵王自认比他人都想的清楚,这才哪到哪,顾丛嘉没有母族,仅靠圣宠,他怎么可能争得过自己。

且,就算他能倚靠圣宠争过自己,但,伴君如伴虎,圣意从来不可测,这东西就像是空中浮萍,短暂立住,又飘忽不定。根本不能作为储君的立身之本。

顾丛嘉的政绩?是,他承认,顾丛嘉目前提出的主意很亮眼,什么实习授官,什么大公主迎娶璃国王子实则夺取璃国政权的事。

但,请注意,他的这些提议目前只有卫城互市给将士多发些银两是真正实施的,能作为他的政绩,其他的结果还有的等,这些成功了,才能算是政绩,不成功,顶多说一句他天资聪颖,提出的点子亮眼,并不能作为他夺储的政绩。

于此,赵王当然开心,同为亲王的顾丛嘉想要与他争还有的等,但,自己有母族托举,这段时间还能继续发展势力,让昭武帝第一时间想到自己,是的,赵王开心还有一点原因,那就是陈郡王和魏郡王直接将储位挑在明面上,那么,就算昭武帝以往不考虑立储,在这以后,也会有官员陆陆续续上书请求立储的。

毕竟,陛下关于立储最大的一波怒火已经朝着陈郡王和魏郡王去了,他们跟在后头,请求陛下为了国本立储风险不大了。

所以说,这个时间段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昭武帝想到立储,自己又在这个时候暂时突出优胜,再加上母族托举……种种,让赵王绷不住,下了朝,便召集诸多谋士一起喝一杯,以庆,毕竟,今天是真的高兴啊。

也是想到需要母族托举,赵王才想到工部尚书,一看,工部尚书竟然滴酒未沾。

工部尚书:“老臣年纪大了,就不喝了。”

他推辞,赵王也没强迫,也的确,工部尚书年老,他还怕喝酒给工部尚书喝出什么毛病呢,现在是重要时候,工部尚书可不能出事。

工部尚书抬眼,见赵王又乐,喝酒,他忍了忍,终是提醒:“王爷,现在这个时候,您大肆作乐……”

他话还没说完,赵王便打断了他:“不碍事的,这是在本王王府,外公若是闻不得酒气,可先走。”

工部尚书叹了口气,没再开口,也没有先走,一直等到赵王醉醺醺的回去,他才回府。

工部尚书本就对以后的形势心有疑虑,结果等到回府,又得知一条消息。

“你说什么?”

“覃大人于今日午时与陛下共同用膳,而后,朝中覃氏一族子弟仅留下了两个,一个是覃大人自身,一个是工部小覃大人。”

“其余人呢?覃氏祖地呢?”

工部尚书追问道。

“覃氏官员都失去了官位,更有甚者,直接进了刑部大牢,据闻,覃大人搬家就是因为覃氏将举族搬来京城。”

工部尚书怔怔的坐下,挥挥手让人退下。

良久,工部尚书沙哑的笑声响起,看得工部尚书的长子一愣一愣的,他有些惊的问:“父,父亲,您怎么了?”

工部尚书看着自己的长子,长长的叹了口气,这一口气仿佛叹尽了世族百年的荣耀与骄傲,“召集族老,就说我有事相商。”

虽然不理解,但还是听父亲的去传话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