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0(1 / 2)

加入书签

,现在的秦王如日中升,在政绩和圣宠的偏向之下,他们现在越是针对顾丛嘉,只会让昭武帝更怜惜顾丛嘉——前车之鉴,苏氏与康郡王。

最好的办法是,现在避其锋芒,等候来日方长。

只是,魏王在收到宫中,大公主自己收拾嫁妆的时候,还是难免有些情绪,因为这是顾丛嘉提出来的,所以昭武帝就避免了一切不顺利的因素——后宫妃嫔,他不相信,给大公主权,自己去查验嫁妆,周朝开天辟地头一遭。

这不是因为大公主有多么得宠,纯粹是昭武帝希望顾丛嘉提出的事情顺顺利利,所以,大公主被“爱屋及乌”了,被破例,亲自插手自己的嫁妆。

同样是丧母,顾丛嘉的处境和自己的处境简直是天壤之别,凭什么呢?

魏王还记得,他小时候,当时苏氏和康郡王势大,康郡王并不把他们这些人当做兄弟来看,苏昭仪想要康郡王展现出手足之情,让陛下多多称赞康郡王,于是,他们这些人陪着康郡王做游戏,说是,陪他做游戏,其实就是他们弯下腰,让康郡王赢,且赢得漂亮。

其他人有母妃护着,即便是弯腰,幅度也不大,只有他,那一段时间,他的宫里总能闻到药味……但是,找谁去说呢,昭武帝没有给予他们哪怕一丝眼神,而,他又不像其他人有母妃,母族,他们不可能手长到去干涉陛下后宫的事,再说了,他们上奏,那苏氏也会反击,说不过是康郡王与兄弟几个打打闹闹,磕磕绊绊难免,何必小题大做。

那弥漫着药味的宫殿,和同为昭武帝之子,却弯下来的腰,魏王永远忘不掉……苏氏倒了,康王成了郡王,不出意外,他将是本朝第一个陛下亲子但永远是郡王爵位的,而魏王则掌权,成了夺储的有力人选。

魏王的眼睛永远向上看,已经败了的康郡王按理说不应再得到魏王的眼神。只是,今日看着大公主被“爱屋及乌”,魏王难免有些情绪,同样是丧母,自己小时候这么过,到了顾丛嘉这里,又是被封王,又是圣宠。

天差地别的处境,他是地,而顾丛嘉则是天……魏王突兀的笑了下,喝着呼啸的风,带着难言的阴冷,同往日好脾气温润的模样不说是不怎么相似,完全可以说是换了一个人。

至于陈王,在魏王这里,他也已经是过去式了,就凭昭武帝的那一番话,几乎是定死了陈王无能,一个手下败将,将不再得到魏王的眼神。

他永远向前看,陈王无,赵王,构不成威胁,就凭工部左侍郎贪墨一事,赵王跑得掉,工部尚书可跑不掉,他一定会被牵连,那只剩秦王了。

所以,魏王目前的动作都在观察顾丛嘉中,休养生息,准备以时间为轴下套。

故而,魏王不知道,他自傲于一场大雨消弭了所有证据,用璃国公主的清誉拿捏住了莫叔,针对陈王的局已经被人从后宅看出了漏洞。

在陈王妃说之前,陈王还真没想到过魏王可能同璃国使团有关系,毕竟,璃国使团一入京都就目光明确的放在了自己府中,为此,连昭武帝得到的银两都没有自己得到的多,这样的孤注一掷,真的很稀有,陈王完全想不到,璃国使团还能同魏王搭上关系?

但是,事已至此,查一查又何妨。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不然藏得在深,也能查出来些蛛丝马迹,尤其,这还是陈王的背水一战,不活就死。

查是查出来些东西,可,仅凭这些东西,并不能一下捶死魏王,尤其,现在朝堂上魏王势大,若不能有确凿证据,很容易被魏王来个二重刺。

所以,这件事,一定要有确凿的证据……陈王思忖片刻,又坐在了莫叔面前。

莫叔还不知道陈王送还他公主的嫁妆是不怀好意,在朝堂上泼了一大盆脏水给璃国,差一点就做到了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成就。

只是可惜差一点,所以陈王又出现在了莫叔眼前,莫叔还为陈王送还的银两感到高兴,在他的有限消息里,陈王送还他银两,他拿银两大批量购买羊毛制衣,昭武大帝下旨令瑞方公主迎娶璃国王子,虽然是大周公主迎娶王子,但是,那大周公主还不是要跟王子一起同他们回璃国……大周强盛重名,大周想要那就给大周。

而且,大周公主跟着王子回国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态度,璃国的粮食危机就要解了……还不知道大周在打什么算盘的莫叔,对此,还是高兴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