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6(2 / 2)
凭借灭了赫塔尔部落的功绩,昭武帝注定留名青史,更别提,昭武帝在位期间,盘踞周朝百年的庞然大物,数十年的京畿第一世族苏氏彻底没了……这些,史书上一定会提到,昭武帝更是其中不可避免的人物。
昭武帝会留名青史,在这位君王底下的任职的大臣自然也会被提到,但,史官总不会那么闲将昭武帝时期的所有官员都一一罗列,自然只会是昭武帝的心腹,他的左膀右臂,比如大将军吴武,让昭武帝连跨几级升官的右相庄文君……这显然与张天择的目标不符。
若选择陈王就和选择忠于昭武帝一个结果,他不会是陈王的心腹,就算陈王有能耐在史书上留名,也不会有他,更别说,陈王不一定能有昭武帝的功绩,能够占据那么多史书笔墨。
所以,陈王肯定是被排除的,赵王他们也是同理可得。
但,秦王就不一样了。
秦王目前是有势力,但他的势力构成其实还不够完善。
吴武,昭武帝为秦王选择的武学师傅,让秦王天然就与军中势力搭上了线,谁看了不说一句秦王受宠啊。
金源,户部尚书幼子,现秦王麾下银账总管,秦王还捞过户部尚书,他们应该能算是秦王的势力之一,这是财政。若是秦王想要做什么,他应该会比其他人好向户部伸手要钱。
花都与,明正书院的院长,作用有些和他重复了,甚至更甚他一筹,花都与作为秦王的夫子,又是明正书院的院长,那么,他的学生,明正书院的学子天然便是偏向顾丛嘉的立场。
同理,张天择也是,现在他搭上秦王的线,那么清风书院的学子则会偏向秦王多一点,这是他们作为书院院长的人脉,只不过,相比于花都与是秦王的夫子,明正书院的学子若是不谦虚,可以说一声他们是秦王的师弟。
清风书院就有些比不过了,毕竟,张天择和秦王之间,只不过是互相选择的关系,不,说是互相选择都有些大了,应该说目前是张天择需要向秦王展现他的价值,让秦王选择他。
总的来说,张天择和秦王的关系是不比花都与之间紧密的,但,相反的,这样一来,若是秦王出了什么事,张天择比较好抽身,不像明正书院,若是秦王出事,花都与一定会被牵连,他们之间是牢牢绑定的。
所以,同为学院院长,花都与同张天择的作用类似,甚至花都与还胜了张天择一头,但,张天择却一点不担心。
一来,这种作用不是这么算的,能让更多的学子心之所向才是正理,若是三所学院的学子都偏向秦王,那么秦王登位便是大势所趋,所以,这种事是越多越好。
这样的情况下,不管是花都与还是张天择,他们本身都是无可替代的,不管是在哪一位王爷那里都是如此。
二来,张天择给自己在秦王这里的定位不只有书院院长这个身份。
花都与那个德行,张天择是知道的,耿直重谊,在经历过先帝夺嫡风波之后为明哲保身已经不怎么入朝堂了,他成为秦王的夫子估计也是因为昭武帝之意,加上为了在六子夺嫡的风波里保明正书院。
自张天择决定投效秦王之后,秦王周围的势力是怎么出现的,张天择研究的明明白白。
所以,对于花都与成为秦王夫子一事的缘由张天择心中有**成把握的猜测。
正是因为这猜测,张天择才下了决心投效秦王,花都与是有才,重谊,正直,且同为院长,但问题是,花都与已经很久不曾接触朝堂之事了,也就是,他和朝堂已经脱离了,他不知道朝堂的最新动态,也不知道陈王他们的准备针对。
但张天择不同,在他选择站位康王之时,为了在苏齐贤死后摄政,他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的,不管是在康王的势力中,还是对于其他王爷的了解,他获取消息绝对准确且快速。
这是花都与所不能比拟的,是属于他张天择的独特价值。
清风书院院长的身份,加上获取消息速度和准确的价值,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