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5(2 / 2)

加入书签

陈王的动作隐晦,但正所谓,你的对手会一直观察你,在陈王动作的时候,赵王他们不多时就知道了。

而各王的反应也各不相同,赵王立即隐晦的帮了一把,就冲今早那场面,顾丛嘉给的震慑力真的太大了,陈王这个目前势力最大者都忌惮,赵王又何能不忌惮,他此前不动手只是因为不想做那个出头鸟,毕竟,他是亲眼见证昭武帝力排众议让还年幼的顾丛嘉参政议政的。

这样的情况下,他根本不想直愣的招惹顾丛嘉,但顾墨出手就不一样了,不管他要做什么,他只需要在后面推一把就成,无需担责。

赵王助推了一把,到雍郡王这里,他无视,毕竟,他都被削爵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恢复爵位,于是,他的重心在万寿节送礼上,其他事,他不关心。

楚郡王虽然跃跃欲试,想要掺合一手,但,他目前只是郡王,算了。

而魏王,他只是默默的看,不帮助陈王,也不提醒顾丛嘉。

因为他目前需要人去拉陈王的注意力。

**

顾丛嘉再一次收到金源的消息,挑眉。

不得不说,这消息有点颠覆自己对张天择的印象了。

在顾丛嘉知道张天择的时候,他一直是坚定的康王支持者,即便后来昭武帝明里暗里的动作都表明在嫡子和长子中,他不怎么看重长子,更爱重嫡子以此让一大批老臣不再站康王,但这一大批里,并没有张天择,他依然是明牌站康王的。

而且,这种站位一直持续到被苏齐贤祭了之前。

由此,顾丛嘉对他的印象就是,一个忠于康王的大儒,大儒是从昭武帝那里听来的,朝堂对于此次张天择科举疑云的争议也侧面印证了昭武帝的话。

正是因为张天择会教人,文采不错众所周知,所以,对于他科举舞弊的朝堂争议才会那么大,因为,不少人不相信他会舞弊,顾丛嘉的提议那么容易被人接受也是因为于此。

私心里,大部分人都不信张天择需要去科举舞弊。

‘大儒’是真的,但忠于康王就要打个问号了……有谁的死忠是因为一次捞人就动用人脉为恩主探听消息的?速度还这么快。

而且,就算要报恩,仅凭这探听的消息可不够,顾丛嘉想,张天择不可能不懂,那这消息是什么……投效新主展露的价值吗?

虽然有点离谱,但也只能往这上面想,不然顾丛嘉想不到是什么能让张天择这位清风书院的院长在第一时间送上了陈王他们在探听自己给昭武帝准备什么寿礼的消息。

为什么顾丛嘉说是第一时间,因为尚衣局那边刚传来消息,说有人打听顾丛嘉每日去尚衣局的目的。

顾丛嘉将纸张放于火上,任凭火焰逐渐舔舐纸张,最终成为一捧落灰。

至于纸上说的消息,顾丛嘉没放在心上,不遭人妒是庸才,陈王他们现在如此作风才是真正将顾丛嘉看在了眼里,承认顾丛嘉对他们有了威胁性。

相比于以前陈王给他送礼,为了博得昭武帝好感的样子,顾丛嘉还是更喜欢现在他们将他作为对手来看待,虽然只是有点威胁性的对手,但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至于陈王他们探听他给昭武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