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6(2 / 2)

加入书签

原以为秦王年岁小和他已成年的有监国之功在身的皇兄们一起封王已是圣宠深厚了,直到现在,朝臣再一次刷新了对秦王圣宠的印象。

能直接影响到陛下……现在看来,先帝时期宠晋王,一点都不为尊者讳,将他的封号和嫡长子瑾王同音,而且,正统继任者嫡长子的瑾意谨慎,恭谨,而晋王则是争霸时期的好封号,甚至说出朕之爱子,恨不得为嫡长子的话,当时朝臣们震惊,但现在两厢对比,这也不算什么了,毕竟最后还是没有立晋王的母妃为后嘛。

陛下则不同,他虽然不咋说,但是他直接的行为给了朝臣们比先帝时期还要大的震撼啊。

陈王放下折的那支绿梅,端起茶杯,淡定的喝了一口,放下茶杯,“我还好,之前同小九释放过善意,不过现在大皇兄应该很难受吧。”

他微笑,茶杯放在桌子上,发出了清脆的声响,就如同大皇子的势力,有了嘎吱嘎吱的裂痕。

原本不少朝臣都以为陛下宠秦王的程度应该和先帝宠晋王差不多,但现在这个事件一出,他们立即就意识到了不对,这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先前先帝宠晋王也给他封号,允其结交文武大臣,但那是晋王自己去拉拢,而且晋王对先帝也只是臣子,影响力并没有像秦王殿下对陛下这样恐怖。

有一些因为大皇子被封王且大皇子又居长,背后又有着京畿苏氏的朝臣本想下注,博一个从龙之功,看见了秦王对陛下的影响力,悄然收起了触手。

秦王和康王本就天然对立,一个长子,一个嫡子,更何况,康王还对秦王下了几次手,仇怨更深。

秦王越得宠,那么康王在陛下那边就越讨不到好。

这些朝臣想的很好,但既已伸出手,苏丞相又岂能让这些人跑了,更何况,有些朝臣本身是有主的,这相当于叛主的行为一出,他们原本的主子怎么可能放过他?

昭武帝于高位瞧着这京城的暗流涌动,漆黑的瞳孔里古井无波,现在这个结果正是他想要的。

他绝不会让时局向先帝时期那般,寒门官员向世族寻求庇护,凝成一股势力。

现在金成这个寒门官员被保住了,但却没有世家升起警惕之心,以此想到了昭武帝想要扶持寒门官员,挤压世族的目的。

昭武帝想到这里,突然笑了一下,他还得感谢先帝,曾经那么宠晋王,让他的现在的行为显得离谱但又带着合理,让世族轻易的接受了这个理由。

他们重新认识秦王的受宠程度,并且把目光投向了另外的官员职位。

时局也如同昭武帝所预料的那样,但却比昭武帝想的要混乱的多。

这其中不仅有顾笔他们想要搞掉户部左右侍郎,往户部安插人手的缘故。

还因为之前想要接触其他王爷的官员被自己本身的主子清算。

自陈王一份奏折直接把矛头直指兵部右侍郎葛琅,他认为户部左右侍郎并不能做到贪墨军需现在才被发现,要知道,军需入库多少和出库多少都是需要核对的。

世家捐赠的总数量明明白白的摆在那里,每一次的取出份额都有记录。

出库是户部的事情,到边关入库则是由兵部负责,毕竟那是军需。

如果无人帮他们掩盖下数目的不对,怎么可能这么久才爆出来?!

而正好,军需一般都是由兵部负责。正好,潘荣出库的时候是兵部右侍郎葛琅负责入库的。

现在板上钉钉的是潘荣肯定贪墨了军需,户部右侍郎还在调查拉扯中,那与潘荣扯上直接关系的葛琅肯定在军需贪墨案中做了什么。

昭武帝还没给反应,刚看完陈王的奏折,下一秒,魏王的奏折无缝衔接的呈了上来,奏折里摆出了证据,葛琅无可抵赖。

起居郎记载的是:帝大怒,葛朗下狱,兵部众人接受调查。

顾丛嘉日常给华崽的理毛时间,今日阳光正好,照在房间里,撒下了一地金光。

他小心翼翼的瞅着昭武帝,昭武帝同他一样蹲坐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