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8(2 / 2)
辛长平见状哪还能在车上坐得住,一家人连忙下车,辛长平被一群长者和同辈围上来恭维,宋氏则被族里的媳妇们众星拱月。
辛姑母小心的护着怀里的年哥儿,捂着他的耳朵,人多嘈杂,怕小儿受惊。
辛月牵着郭玉娘,与辛盛走在后面,见此情形不禁叹了一句:“难怪人人都要衣锦还乡。”
辛盛上回考上府试案首,族人也都高兴的为他庆祝,可和今日之态相比,却有云泥之别。
辛月作为商行的管理人,这几个月来往于长河村颇多,族人都知晓她的身份,对她也很是尊重,原先那个试图挑拨郭玉娘和辛月关系的女孩,都被家里教育得每回见着辛月都低眉顺目。
辛月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不可能和一个小女孩计较,对他们家和对别人家没有什么区别,几次下来那家人才不再战战兢兢。
可对辛月的尊重和对辛长平的尊重还是区别很大的,虽然辛月能带着他们发家致富,而辛长平考取功名,不论是举人,还是未来中进士,可能他们一辈子也不会求辛长平做一件事,却依然会觉得辛长平比辛月要厉害得多。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话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不是百余年的兴商能瓦解的。
就好像潍县明明最富的是褚家,可杨家有两个进士老爷,三个举人老爷,潍县第一的世家大家只认杨家。
明明上回辛盛的宴席上,大家还敢上来和辛长平喝酒,这回大家没一个敢让辛长平喝醉的,除了一开始族长举杯相贺,辛长平喝了,之后来祝贺辛长平的人都是自己一饮而尽,却拦着辛长平说举人老爷喝茶就好,莫要伤了身。
于是明明被找上来敬了上百次酒,辛长平都不如昨天醉得厉害,只是多跑了许多回净室罢了。
这边辛家欢天喜地,而杨怀德的妻子余氏听说未来亲家派人上门,连忙亲自接见了,一听说亲家公中了举人,余氏也高兴得不行,忙给了跑腿传话的胡大娘一个沉甸甸的荷包,才叫身边的嬷嬷送胡大娘出去。
余氏满脸是笑的去女儿屋里寻她,杨欣娘正和杨芸娘一处做针线,她们两人的爹爹都去了京城赶考,几个月不得见,做女儿的只好做些针线,到时候家里给爹爹送东西,递了捎过去,表示一番心意。
杨欣娘和杨芸娘年岁相差不大,自小便常在一处玩,余氏也经常把杨芸娘带在身边看顾着,如今杨芸娘的爹娘和离,余氏心疼杨芸娘,更是常常派人接她来自家散心。
余氏又不知堂侄杨继学曾想和辛家议亲,自然不会避讳杨芸娘,便直接当着杨芸娘的面笑着和杨欣娘说:“欣娘,今儿可是有大喜事了。”
杨欣娘放下手里的活计,疑惑的问:“有什么好事?娘亲这般高兴。”
余氏说:“刚才辛家派了人来报喜,你那未来公爹乡试高中,还是第八名呢。”
杨欣娘听了站起来拉着余氏说:“真的?那可太好了!”
余氏拉着杨欣娘说要给辛家备贺礼,杨芸娘便顺势告辞离开。
一路上杨芸娘都没有什么异样之色,直到走到了自己屋里,脸上才露出些迷茫来。
爹娘和离之后,娘亲先是回了临安府,离得不远常常送信过来问候自己与弟弟,结果上个月突然一整个月没有音讯,自己写信过去也没有回音。
后来还是中秋外家派人给自己和弟弟送糕饼,来送礼的嬷嬷说漏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