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6(1 / 2)
纪大些的老者抚着长须接话道:“我年轻时曾去过一回,安州世家靠着海贸巨利,家资比以往更富,那里的许多建筑都修得无比奢华,房顶都铺着琉璃瓦,地上铺着汉白玉,至于普通百姓虽不见多富裕,但路上见到的行人没什么面黄肌瘦的,起码都能吃饱饭吧。”
另有一年轻的行商接话说:“我去安州做过生意,安州人大都念家,不爱往外跑,我平时做生意各州都跑,也很少在外见过安州人,念家肯定是因为家里日子好过嘛,只有我们这种家里过不下去的,才会愿意吃苦头四处奔波挣些辛苦钱。”
听了这二人的话,不禁有人羡慕起来,说:“当年要是各州都推行下来,我们如今是不是也能过上那等好日子?”
如今百余年过去,安州百姓的土地还在百姓手里,大家自然知道那时传出皇家最终要夺走百姓手里土地的传言都是假的。
众人纷纷羡慕起安州百姓,有人说:“去年云州之灾若是发生在安州,光凭百姓自己的存粮怕是都够扛过去的,便有不足,安州衙门的粮仓定也够用了,看来明相当年之举是真有先见之明。”
大家都听得连连点头,直叹可惜。
就如有人泼冷水的话所说:“如今别想了,海贸利虽大,便是各地世家想拿土地换海贸的股份,可如今参与其中的人谁会舍得分润出来给后来者?除非朝廷还能拿出第二个如海贸一般的生财手段来,不然世家们谁也不傻,能拿可代代相传的土地换银子?说不定他们还想拿银子买更多的土地呢!”
“也是。”众人听着有理,便纷纷散去。
辛长平和辛盛随着人流离开茶楼,回到客栈的房间里,辛长平好奇的说:“如今种子种到
百姓心里了,不知后续皇上会如何作为,这世间怕是难再有如海贸这般重利,能填饱各地世家豪族的胃口。”
辛盛虽生得聪慧,但也不是生而知之,光凭他现在了解的情况,皱着眉说:“我也实在想不出还能有什么能抵海贸之利,但现在我明白为何各地世家安静若此了,怕不是他们也早都后悔当年没有得到海贸的好处,如今在等着皇上拿好处来换呢。”
辛长平知道杨家的土地已经交了出去,但只得到了市价买卖的银子,也不知是好友没有说,还是真没有其他好处了,他也皱起眉说:“因着海贸,国库银子定然不少,可若只是拿银子买,世家定然不会同意的。”
这都是些他们操心不到的事情,聊了几句也就罢了,辛长平睡前把带来的行李全都收拾好了,和辛盛说:“明早发完榜,咱们就叫车回去了。”
辛盛点点头,想起说书人的故事还没听到结尾,意犹未尽的说:“这书上写的历史明明已然看过结局,怎么从说书人嘴里说出来,却这么好奇下文呢?”
一夜好梦,惦念着回家,父子二人醒得很早,还不到放榜的时间,辛长平和辛盛出去在食摊上吃了朝食,又去了车马行租好了骡车,坐着骡车回了客栈,把行李都往下搬。
搬完了行李辛长平去柜台和掌柜的结账,掌柜的笑着说:“老爷不在府城多待几天了?”
辛长平点点头说:“本是为了儿子府试请假出来的,不能再多待了。”
掌柜的听了说:“不急着结账,我瞧贵公子生得一副聪明像,今日定然有好消息传来,若是喜报传来得中,这几日的食宿便都可免了,只劳烦公子替我们留幅笔墨,替小店增些文气。”
这也算是文人雅事,辛长平便不拒绝,回去和儿子坐在大堂内等着喜报。
等到了府试放榜的时辰,不一会儿便有锣鼓声响,腿脚快的差役举着红贴四处送喜。
这条街临近考场,开了不少客栈,辛长平选的这家客栈在最角落里,当时选它是为了图清净,所以这家客栈的生意并不如其他的客栈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