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1 / 2)

加入书签

。”

“就知道大伯、大伯母待我好!”辛研闻言高兴得眉飞色舞的,干劲十足的一趟趟的去帮着搬行李。

那模样看得辛长康哭笑不得,骂到:“往日里让你干点啥谁都指挥不动你,这会儿上你大伯这献殷勤,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大伯家的儿子。”

“大伯要是愿意要我,我就跟着大伯去县城里住。”辛砚一点都不怕他爹爹。

平日里他做错啥了,他爹爹若要动他一个指头,他娘亲都得哭着抹眼泪。

辛砚拿捏他爹那可是拿捏得死死的,每次只要他爹爹一生气,他就哭着去找娘亲求救。

他爹爹一见他娘亲哭就没办法,完整的话都说不出一句,只知道一声声的说:“我错了,

我错了,娘子莫哭了。”

朱氏是最见不得辛长康打孩子的,总说:“孩子错了要教他道理,你那手劲没轻没重的要给孩子打伤了怎么办?他不是你生的,你不心疼,他是我疼了一天一夜才生下来的,你敢动他试试!”

要不是辛砚阿公是个明事理的人,总拘着他抄书反省,而朱氏也不敢跟她爹爹哭闹,辛砚都该被养成无法无天的小霸王了。

听辛砚这么说,辛长康颇觉得丢脸,他觉得他这儿子就是书里说的嫌贫爱富。

第10章

大概是听朱氏说多了当农民地里刨食没出息,这小子从小就羡慕他大伯家的日子。

而辛砚其实有时候,也是真的恨自己为什么不是大伯的儿子。

以往辛长平家还在村里住的时候,辛盛进进出出就被族亲们恭维的喊秀才老爷家的小少爷,喊他则是辛老三家的小子。

后来辛长平搬去了县城之后,他就更羡慕了,他平时连镇上都去不了几次,可辛盛却常年住在县城里,还在最好的书院里读书。

辛砚是村里蒙学堂里这批孩子里最聪明的那个,他二堂兄辛庆虽然比他年岁大,但学习进度可比不上他。

同窗的孩子们都还在学百家姓,可他千字文都快要学完了,阿公也常夸赞他聪明。

当年辛丰收卖了家里的五亩上好水田供辛长平去黎山书院求学。

后来辛长平考上秀才后收了不少贺仪,将那五亩水田又买了回来。

等辛长康娶了朱氏之后,辛长平还出钱给两个弟弟各盖了一间院子,三兄弟便分了家。

辛家当时一共有十亩地,辛丰收做主分作四份,三个儿子一家三亩,辛丰收自己留了一亩养老。

不过辛长平有十亩的免税名额,这十亩地便全托寄在了辛长平的名下,只是私下里另做了约定。

辛丰收的那一亩也说好了,平日里辛长平隔得远照顾不到,劳烦两个弟弟照顾得多,日后便只由两个弟弟均分。

他每年再另孝敬爹爹一两银子,这银子其实辛丰收也花用不了,基本都是给辛长安、辛长康二人对半分了。

辛砚知道他家里就只有分家得的这点稀薄的家产,他外家也没有余财,他娘亲朱氏的嫁妆只有一个五两的压箱底银这一点值钱。

他之前偷听了家里长辈谈话,大堂兄辛盛在县城求学一年光束脩就要花费五两银子。

加上笔墨纸张,大伯一年一半的俸禄都用在供大堂兄读书上了。

而他家的田地产出刚刚够自己一家人嚼用的,娘亲的嫁妆银子也就够一年的束脩。

更何况他家两个儿子,是无论如何也供不起他日后继续读书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