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 / 2)
宋氏不禁心痛起这一双儿女,暗自怪自己身子不争气。
眼下见儿子强压着咽了口中的饭食,宋氏忙说:“盛哥儿将就吃点儿,待明日你们爹爹回来,便让他去老家把你们姑母接来。”
辛盛倒不是个吃不了苦的,书院的食堂滋味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是一下没个准备。
今日下山归家背着书箱走了许久,也早就饿了,他很快便拿出在书院吃食堂饭食时练出来的只嚼烂不品味的本事来,将一块饼子就着一盘菜都吃光了。
辛月将宋氏的补身汤药端到床边喂着宋氏喝了,又将隔壁张家婶娘送她的那包桃酥拿了进来,一人分食了一块。
宋氏听说是隔壁张家婶娘送的,感叹了一句:“张家嫂子倒是真的疼你,有了好吃的总是要给你一份,你可要记着她的好。”
辛月连连点头,说道:“等明年我和娘学会了针线,便给张家婶娘做个漂亮的头巾送她包头发!”
辛盛打趣道:“妹妹不给我做点什么吗?”
辛月夸下海口:“当然要给哥哥做,哥哥以后的荷包、书包、衣裳鞋袜我都给哥哥做了!”
又凑到宋氏身边讨好说:“还有娘亲、爹爹,包括娘亲肚子里的弟弟妹妹,日后的穿戴都包在我身上!”
宋氏被逗得捂着嘴笑起来:“你倒是敢夸口,如今连根针都还不会穿呢,就敢许下这么大愿,不知道你兄弟妹妹多大了能穿上你做的衣裳。”
辛月倒不害怕食言,只拍马屁道:“娘亲手艺这么好,我是娘亲的女儿肯定随娘亲。”
她在现代时就爱做些手工活,打毛线、十字绣、绒花、绢花什么的都是做过的,找个视频跟着看,都是一看就会,做出来还像模像样。
如今的娘亲宋氏更是个刺绣的高手,看她床上铺着的枕巾上精美的花样就知道。
当初辛家聘宋氏做长子媳妇可是挑了又挑才看上的。
辛月的阿爷憋着劲儿想要改换门庭,从泥腿子变成耕读之家。
辛月的爹爹辛长平也比较争气,在村里的蒙学里总独得先生夸奖,是一众孩子里边最聪明的一个。
阿爷越发有了心气,竟变卖了几亩上好的水田把十二岁的辛长平送到了县里最好的书院求学。
辛长平在书院念了四年,十六岁的时候过了童生试,才让辛家说到了宋氏这个儿媳妇。
宋氏娘家在辛家附近的镇上开了一间大布庄,宋氏的娘据说以前是在大户人家做过十多年绣娘,学到了一手出神入化的刺绣手艺。
据宋氏说她娘绣的猫像活的一样,眼珠子就像会看着人、追着人动似的,宋氏的嫁衣就是她娘绣的。
辛月在原身记忆里见过,精美绝伦,不像衣服倒像是件艺术品,能将现代某些奢侈品的高定礼服比到泥里去。
宋氏早就说了,明年她出了月子,辛月也满了九岁,便要开始教她学针线。
其实早两年就该学起来的,只是辛长平见女儿第一次动针线小嫩手便被扎出血点子,心痛得很,便拦了下来,说要等两年女儿骨头再长硬点,皮再长厚点才让学。
辛月倒是非常期待,毕竟以宋氏的水平,若在现代都能当个非遗传承人、某某大师的名头了,这可是大师一对一私教授课,那学费想想都知道不菲。
宋氏可是亲生的娘亲,教起辛月来定然是不会藏私的,多好的教育资源,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