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2(2 / 2)
第295章
乔治二世必须跑路,跟德军对敌的国王怎可投降,想也知道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前车就是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利奥波德三世想仿效丹麦国王,可他忘了,丹麦可是毫无抵抗4小时便投降了,德军没有损失,因此也没有为难丹麦国王;比利时军队可是跟德军硬抗了18天。所以国王投降后,被迫按照德国的要求让亲德的政治家上台,以至于国民都痛恨国王是个叛徒,民意大跌。
他还不如流亡呢!
爱丽丝只是女眷,德国人要她无用,也不会把她怎么样,这一点汉斯们还是比较讲究的,比苏维埃那些人更有人性,当然也不多就是了。
凯瑟琳又想到苏维埃做的事情,他们是真的简单粗暴,沙俄皇室直系基本被处决了个精光。事后因为各国的抗议和压力,苏维埃不得不做做样子,搞了一份“调查报告”,跟日后美国调查肯尼迪总统被刺案的《沃伦报告》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扯淡。
“调查报告”认为都是下面的人(主要是契卡)自作主张,压根不是中央下达的指令,可是根据这份调查报告所列出的处决时间表,所谓“自作主张”根本站不住脚。
最先被处决的就是便宜老爹米哈伊尔大公和秘书约翰逊,地点是乌拉尔地区的小城彼尔姆,处决者是一名契卡的小领导,他在报告中记录的时间是1918年6月13日凌晨2时许;
w?a?n?g?址?发?布?Y?e??????ǔ???è?n????????????????o??
1个多月后,末代沙皇全家死于乌拉尔地区的叶卡捷琳娜堡,包括当时尚未成年的第四女安娜斯塔西娅女大公(17岁)、皇储阿列克谢(14岁),包括沙皇的家庭医生、一名厨师、一名侍从、一名侍女,一共处决了11人,时间是1918年7月16日深夜到17日凌晨;
调查报告认为这两起处决都是因为当地契卡小领导担心白军(叛军)会救走沙俄余孽,因此都是单独做出了处决的决定。
但沙皇全家被处决后的第二天(17日的白天),玛丽娅和德米特里的养母伊丽莎白大公夫人以及其他5名大公被处决就说不通了,各地契卡都约好了吗?我们红/军是打不赢白军吗?情况危急到必须要处决几名囚犯?
*
其实纵观新成立的苏/维/埃/俄/国/政/权1918年的处境,凯瑟琳也可以理解有关高层下达处决沙俄余孽的命令。当时“苏托邦Sovdepia”实际控制地区实际很不稳定,工业企业收归国有的进程弄得一团糟,土地改革也一团糟,收粮队不付钱就从农村收集粮食,导致农民强烈不满,宁愿烧掉粮食也不肯“卖”给收粮队,粮食收入锐减,引发粮食危机。
内部矛盾如此尖锐,5月下旬还爆发了外籍军团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叛乱,再加上1917年11月的“苏/俄/内/战”,国内情况空前危急。布尔什维克中可能充斥着失败情绪,担心胜利果实最终会被叛军攥取,在这个前提下,6月开始分批处决沙俄余孽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1918年还不止处决了沙俄皇室,之后几个月陆续处决了一大批贵族、沙俄内阁成员、资产阶级和“异见者”,死亡人数高达数千人。
而关于到底是因为各地契卡组织混乱造成的“处决”,或是由最高领导层直接下令,两种说法都有。最好的侧面证据也许是列宁的老战友、已经被逐出苏维埃决策圈的托洛茨基所说的,“伊里奇(列宁)相信我们不能给白军留一面可以到处宣扬的会喘气的旗号”。
托洛斯基没有必要就此事件撒谎。
1940年8月20日,托洛斯基在墨西哥被内务部的秘密特工暗杀。
肯家兄弟不懂俄文,他们是根据美国大使馆派给他们的俄语翻译的指导,翻拍了相关资料。凯瑟琳拜托他俩寻找亡父的遗骨,因此他俩将这份调查报告也全部翻拍下来。
托洛斯基被“处决”的消息则是托尔斯泰基金会转告她的,大概是担心她同样遭遇“处决”吧。史达林为了消除异己也是非常勤奋,就连早已离开苏联的托洛斯基也没有放过。托洛斯基虽然十几年前就被清除出党,远离决策层,可在党内还是很可能有支持者的,史达林不会放心他继续活着。
只有死人才是无害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