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5(2 / 2)

加入书签

“为什么反对?是因为你爱好和平吗?”

“不,是因为社会不能经受再一次重大打击。战争首先伤害的是经济。”

※ 如?您?访?问?的?网?址?f?a?b?u?Y?e?不?是?i????????ě?n?Ⅱ??????5?????????则?为?山?寨?站?点

凯瑟琳点头,“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以为你会说,发生在欧洲的战争并不值得美国的好青年牺牲自己的性命。”

“这是第二条。”

“杰克,你怎么看?”

杰克一直在沉思,他看着她,“我记得两年前你就说过,战争即将来临。你那时候就看出来了?”

“差不多。”凯瑟琳故作高深,含糊的说。

“我说不好,我跟乔的意见相似,我也不赞同美国卷入战争。再说,没准德国刚点燃战火,便被法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哈哈!等以后你看到法国“跪的容易”,就会后悔你今天发表的意见。

她继续故作高深,“打个赌吧。”

“打赌什么?”

她斟酌了一下,“就赌如果开战,法国会在3个月内投降。”

众人:震惊!

你好敢说!

阿拉斯泰尔首先质疑,“法国可是除了英国之外欧洲军事力量最强的国家,他们怎么可能坚持不到3个月?你是想说3年吗?”

不愧是持之以恒狂黑法国佬的英国佬,重点都对,答案全错。

“就是3个月。跟你赌……就赌你的信托基金。你是不是已经拿到你的信托基金了?”

杰克凌乱,“你想要我的信托基金?没问题,回了纽约我就可以全给你,不用打赌。”

你倒是怪会口头大方的。

“你这么大方?”凯瑟琳表示怀疑。

“只是……嗯一点点小钱,算不了什么的。”

“不行,白送给我没有成就感。阿拉斯泰尔,你要跟我打赌吗?”

阿拉斯泰尔摇头,“不赌。我觉得你会输。”

啧,你们怎么这样啊!

*

8月1日,离开德累斯顿,前往柏林。

在柏林住了10天,全面感受了一下当代德国最后的和平时期。

他们讨论对德国和德国民众的看法,在德国境内,所到之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城市环境很好,到处都很干净,贫民窟肯定有,但他们基本没有机会见识;大多数德国人表情淡定,社会秩序很好,警力充足,特别是柏林街头,几乎从未见到小偷。

柏林街头的反“卍”字旗更多了,但跟城市整体感觉奇异的很和谐,好像没有哪里不对,似乎本该如此。

也随处可见元首的照片,个人崇拜达到了人类认知的顶峰。

真有点触目惊心。

凯瑟琳在想,是否要用自己的英国名字在英国报纸上发表她的德国见闻?她的英国名字全名叫埃莉诺娜塔莉亚达格玛罗曼-温莎,只有王室成员才能姓温莎。

她不可能左右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但还可以做个反对派,或者预言派。

就是不知道乔治国王会不会赞同她跟首相意见相左。

第187章

她知道肯家兄弟都给老父亲写信,写他们的旅途见闻,用美国驻柏林大使馆的邮包送往伦敦。乔老爹也及时回信,鼓励好大儿。

阿拉斯泰尔、比利也都写信给自己父亲,讲述旅途见闻,蹭她的信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