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4(2 / 2)

加入书签

德米特雷皱眉,“她大概在观望、考虑该不该来见你吧。”

凯瑟琳冷笑,“是看我像不像一位皇储吗?她想干什么?”如此谨慎,托尔斯卡娅很不寻常。

“托尔斯泰基金会……有点复杂。”德米特里给她一个文件夹,“我也是到了纽约才知道她在这里做的事情。”

凯瑟琳坐下,打开文件夹。

这个托尔斯泰基金会有点意思,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组织,也不是一个单纯的俄罗斯移民/流亡者慈善组织,而是“什么都有一点”。它专注吸收那些反苏分子,在纽约郊外的里德农场收容了许多这种人。

关于美国的俄罗斯移民和流亡者的组成部分也很复杂,这些俄罗斯人大多都住在曼哈顿,极少数分散在美国各地,可以忽略不计。其中一大半是1918年前后逃出来的,成分主要是贵族、医生、律师、大地主、沙俄政府官员等等,他们经由欧亚各国辗转到了纽约;一小部分是当初“白军”残余,这些人都是前军人,良莠不齐,俄罗斯黑邦成员绝大多数都是这些人;这两部分是托尔斯泰基金会的主要骨干人员。

另外还有一些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维埃搞土地改革的时候跑路出来的地主富农阶级,这部分人的阶级下滑最严重,因为他们没有珠宝可以变卖。这些人的反苏情绪也很激烈,本来他们都是可以依靠祖辈积累下来的土地过着很不错的地主生活的。

嘶,凯瑟琳感到了头疼。

可以说,在她没有公开来到美国之前,托尔斯泰基金会就是这些俄罗斯遗老遗少的主心骨。她突然来到,使得绝大部分俄罗斯人倾向她这个“沙俄正统继承人”,托尔斯卡娅当然要谨慎观望,才能决定之后的策略了。

她之所以如此高调回到美国,最大的目的其实是摆明车马做给苏联大使馆和领事馆的人看的,她在测试北方政府对她的容忍度。目前看来,她只要不主张政治权利,而只安于做俄罗斯移民和流亡者的精神领袖,苏维埃对她的存在就会保持沉默,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就当默认好了。

她沉默不语,飞快思考:见?还是不见?见恐怕还是要见的,不好拒绝她,俗话说,知彼知己嘛。总要见见她,打探一下她到底想做什么。

“叔叔,麻烦你安排时间,我们一起见见她。”

德米特里欣慰点头,“好,我来安排。”见肯定要见,他也想知道托尔斯卡娅想做什么。放任不管不可取,没准什么时候托尔斯卡娅就会给你爆个大雷,到时候就太被动了。

这段时间他暗中观察小奥尔加,也很着急培养她的能力,给她不断加压,安排了一大堆课程。她实在是个聪明孩子,学习方面进步的非常快,除了俄语还需要大量时间练习之外,历史、军事、经济等课程她都学的不错。

基里尔和叶莲娜认为她不必学那么多东西,他很想骂这兄妹俩,王后教育就只是绣绣花跳跳舞学学宫廷礼仪吗?不,要按照一位真正的皇储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她,这怎么就不是王后教育呢?

万一小奥尔加真的成了英国王后,她所学的一切都会帮助她成为一位优秀的王后。他们已经没有国家了,没什么可以让奥尔加依靠,奥尔加只能依靠自己。

第96章

而且就算小奥尔加最后没有成为英国王后,她所学到的一切都会帮助她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皇储,她将成为200万俄罗斯流亡者的精神领袖,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

凯瑟琳离开了5天,没有告诉阿拉斯泰尔她去哪里了。这几天这位年轻的伯爵便在曼哈顿到处闲逛。曼哈顿很有意思,它是一个经济文化重镇,华尔街鼎鼎大名,宽街灯红酒绿,几乎看不出什么经济大萧条的影子了。

美国人的那种……怎么形容才好?算是积极生活的态度吧,还挺令人惊讶的,他还以为美国人被经济大萧条压得喘不过来气了呢!

以前他很少考虑这些问题,他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大不列颠之外还有其他国家,但就算他驻扎在埃及,也很少会关注外国人。现在……是因为奥莉娅吗?因为她会关心俄罗斯人、美国人、西班牙人,所以他也愿意更多了解这些国家和他们的人民。

那些俄罗斯人很爱皇储,奥莉娅这个皇储也很够格,她会亲自去那些贫民家里查看他们的生活环境,许诺会帮助他们,而且她也确实做到了。她让那些满街乱跑的俄罗斯孩子有学可上,让没有经济来源的老人有一小笔生活费,出钱给那些重病的歌女治病。

这在他看来非常的不可思议,王室成员可从来不会关注到社会最底层。

越了解她,阿拉斯泰尔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