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82(1 / 2)

加入书签

多的大明人和明二代,与其让这些人在国内内耗,不如把这些人丢到印度去。当然,国内的贵族,特别是贵族家的次子也可以丢到印度,进而削弱贵族在宫廷的影响力。

玛丽道:“我听说上个世纪中叶的时候,西班牙探险家曾经向奥地利的卡洛斯进献了一个计划,认为只需要一两万人就能征服明国。这个计划,应该就是按照印度来拟定的吧?”

永宁笑道:“是的。这就是印度,它位于赤道线上,大多数地方都是平原,耕地肥沃且面积辽阔,而且这片近一百万英亩的土地上,聚集着超过八百个土邦。我们攻打印度的时候,只要外交到位,隔壁的土邦也许不会帮他们的邻居,反而会帮我们。”

“那,这样的战术对明国有效吗?”

玛丽没忍住。

“大统一的王朝跟土邦集合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探险队,只要胆敢骚扰大明境内任何一个村落,哪怕当地没有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当地的里长或者族长也会第一时间通知最近的官府,然后带领村民拿起武器保卫村庄。即便探险队赢了当地村民,他们马上就要面临附近县城的守军。如果赢了县城守军,就会轮到府城守军。周围县城州府也会派出援兵,源源不断。不止如此,附近的藩属国同样会出兵相助。除非这支探险队能一直赢,否则,他们就只有被做成京观一个下场。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

永宁最后补充道,“祖父经常把这个模式称之为长城守望。”

这个祖父,当然是朱厚烨。

“长城守望?”连萨克森的安妮都惊了。

“是的。用华夏数万万子民铸就的长城。边关告急,立马会有专人八百里加急把军情在第一时间里送到京师,这个时间不会超过两个星期。那个时候,整个国家的战争机器都会运转起来。如果战报惨烈,那么帝国超过一万英里的海岸线上,每一个城市每一个船坞都会进入战争状态。东洋所有的船只都会被征召。那绝对是不死不休。”

现在的大明,跟她的祖父嘉靖皇帝在位时的大明,有了很大不同。

她憎恨冯保,也憎恨张居正,但是永宁不得不承认,这两位的确改变了大明。

永宁道:“其实奥地利的卡洛斯应该感谢天主。要不是祖父乃是大明皇室的宗族嫡支,要不是我的亲祖父和他的大臣们一度担心祖父会索要大明皇位,否则,光那个可笑的计划,就足以激怒我的祖父,命令各藩属国给他一个狠狠地教训。”

玛丽道:“如果,如果明国的藩属国输给了西班牙的探险队呢?”

“那个时候,帝国的战争机器一样会转动起来。”

咕咚!

玛丽狠狠吞了一口口水。

虽然大明内斗很厉害,但是大明文臣的主要财富都来自于沿海,特别是南直隶、浙江和福建。如果西班牙探险队赢了琉球等大明藩属国,那下一步肯定是这些地方。

为了自己的钱袋子,大明的文臣们连皇帝都敢斗,更不要说他们眼中的蛮夷。被蛮夷摸到家门口,绝对会刺激到这些人。

永宁很清楚这一点。

永宁的三分不屑、七分笃定的态度直接镇住了套房里所有的贵族侍女和侍从官。

完全没有假话和虚张声势的痕迹!

所以这些都是真的喽?

萨克森的安妮道:“既然如此,那么明国为什么没有征服印度呢?”

永宁道:“因为雪域高原?”

“雪域高原?”

“是的。在印度的北方有一片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终年被冰雪覆盖而且占地广袤,超过一百万英亩。华夏要想征服印度,要么跨越这片雪域高原,那会让大部分的士兵死于高原病;要么绕过这片高原和位于这片高原北方的茫茫沙漠,这一绕路,就是整整一年半的路程,到欧罗巴还更近一些;要么,就是越过南亚诸藩属国去攻打印度。那只会消耗帝国的兵力而便宜南亚各藩属国。无论是从陆路还是从海陆,从帝国的心脏到印度,都不会比从欧罗巴到印度更近,所以印度这块肥肉才会留到今天。”

萨克森的安妮目瞪口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