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75(1 / 2)
带着零食什么的跑来跟对方闲聊,甚至连朱厚烨的百岁寿诞结束、威廉带着妻子和英格兰宫廷回返赫特福德宫,他都没有同行。
他选择了留下, 深入了解远东, 为自己的新剧做准备。
了解远东, 就是了解尊贵的荷兰国王。
莎士比亚对此深信不疑。
对于莎士比亚的礼物, 刚开始老人还不接受,但是日子久了,看莎士比亚每天竖着耳朵听, 还时不时地请教他学子们诵读的书讲的是什么内容,门子就把这件事上报给了主人。
学堂的先生就见了莎士比亚。他先询问了莎士比亚有没有专研汉学的志向, 然后又考察了莎士比亚的汉学水平, 最后对莎士比亚道:“小友对汉学一片热诚,老夫十分感动。只是本学堂面向立志成为詹事府官员的学子, 一应课程对小友不太友好。若是小友向学之心不改, 老夫愿为小友推荐合适的书院。”
莎士比亚想, 自己都三十七岁了, 以英格兰人的平均年龄计算,他也许根本就坚持不到学业有成的那一天,就婉拒了对方的好意。
先生见状, 也不勉强。
莎士比亚又问,自己能否来参观,以及找门子聊天。
先生表示, 莎士比亚如果想参观, 建议他旬休的时候来, 至于找门子聊天,可以, 但是不能妨碍门子的正常工作。
莎士比亚满口应下。
莎士比亚其实很清楚,学习任何一门语言,词汇和语法都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俚语、俗语。而学习俚语和俗语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跟人交流。
跟门子交谈,就是莎士比亚选择的学习语言的方式。
有了先生的允许,门子跟他的交谈也不那么拘束了。莎士比亚选择的切入点,除了儿女婚姻之外,最多的就是神话传说,包括希腊神话、凯尔特神话和爱尔兰的小精灵的故事。
欧罗巴人其实十分尊崇希腊文化,连带着希腊神话在欧罗巴的文学界也相当有影响力,作为一个戏剧家,莎士比亚当然对希腊神话不陌生。
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个看门人,竟然对希腊神话嗤之以鼻,甚至表示,希腊神话的神明根本就不配称之为神明。
然后莎士比亚就得知了一个令他十分惊悚的远东风俗,那就是打龙王。
旱季到来,人们就会向龙王求雨,如果龙王下雨了,人们会奉上贡品且来年继续供奉这位龙王。如果没有及时下雨,人们就会鞭打龙王的雕像。
晴空霹雳!
莎士比亚都不知道自己那天是怎么回去的。
据旅馆老板的说法,他那天回来的时候,脸色惨白,他都以为这位住在阁楼上的客人出了什么大问题呢!
莎士比亚回到旅馆,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理自己搜集来的资料,包括以前自己在英格兰搜集到的,进行一项项地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尊贵的荷兰国王,该不会早就想着用武力改变教廷吧?
仔细想想,早在一百年前,伊拉斯谟和摩尔都先后表示,要促使罗马教廷改革。一百多年前的思想家们的确是这么想的。问题是,罗马会主动改变吗?
不,不会。
莎士比亚是一位优秀的戏剧家,他很清楚,现实不讲逻辑,是因为很多情报不会被当下人所知。让罗马主动改变,就跟要求狮子不吃肉一样,完全不切实际。
这一点,无论一百多年前的思想家们如何呼吁,都无济于事。因为罗马就是这样的罗马。
那么,下一步呢?
大大小小各种规模各种形式的宗教战争,其实就是这种诉求的衍生。思想家们只能用笔杆子进行战斗,罗马想要封杀,其实很容易。但是领主们可以拿起武器战斗。
这就是宗教战争的由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