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55(2 / 2)

加入书签

大雪改变了吏部尚书的出行计划,薛理到吏部就见到李大人。

李大人可不信一个小小的案子值得他从城西到城东,就劝薛理有话直说。

薛理递过去一张纸条,纸条上三个字,正是成都知府的名字:“下官想查他所有亲友!”

李大人收下纸条,送走薛理,他亲自前往档案室。

最初李大人很好奇,此人怎么得罪了薛理。蜀地官吏案卷在一处,李大人不经意间翻到巡抚的卷宗,想起前些年到颜家参加婚宴,颜国舅的侄女婿与其同名,瞬间明白薛理的真实目的。

上个月他儿子李珩还疑惑过,颜国舅的人几次三番弹劾薛理,薛理竟然按兵不动,这可不像他的做派。

原来在这里等着。

薛通明还是十年前的薛通明,不出手则已,出手就令敌人毫无招架之力。

原本李大人对此还有几分漫不经心,此刻他认真查阅。

李大人以自己的名义把卷宗借出去之后先放在他办公室。隔日早朝碰到薛理,李大人同他使个眼色。

薛理在大理寺用过早饭就去吏部。

幼时薛理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少时看的书多了,有的时候为了节省灯油,有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不知不觉过目不忘。

薛理在李大人办公室把所有人名记下就拿着一份卷宗告辞。那份卷宗正是薛理先前随便选的小案子涉及到的审判官吏的档案。

回到大理寺,薛理把人名籍贯以及官职记下,找几位评事帮他翻找。

早年间的“江淮大案”牵扯到许多人,朝中先后贬罚十多人,多出七八个空缺,颜国舅借机安排他的人。而其中一位京官正是颜国舅侄女婿的姐夫的弟弟,如今还在京师。薛理令两位评事详查此人。 薛理不着急出结果就提醒两人慢慢查证。

十年前可没人把薛理的话放在心上。

如今薛理早已用实际行动证明为他做事他不会卸磨杀驴。评事自然把他的意思奉如圭臬。

评事认真对待,薛理便放手让他们去查,而他同以往一样核实死刑案件。

忙碌到除夕前一日,薛理终于迎来了七天长假。

考虑到薛瑜年初二回娘家,薛二哥一家便进城过年。

林知了早已准备好蔬菜瓜果,也把菜单吩咐下去,因此无需刘丽娘进厨房。

除夕上午,暖阳明媚,刘丽娘在西院厢房廊檐下同林知了晒太阳,身边还放着茶几果盘。听到主院传来的锅碗瓢盆碰撞声,刘丽娘不禁说:“我做梦就想过现在这样,过年也不用我费心操力。”

林知了:“在家也不用你做饭吧?顾娘子的儿女和李婆子的孙子孙女可以包揽所有家务。”

刘丽娘:“两个丫头针线活好,我叫她们做针线。俩小子跟着你二哥出诊,顾娘子和李婆子烧火喂牲口,需要我自己做饭。”

“你不想教俩丫头原艺,就叫龙凤胎烧火。疼孩子不等于把他们养得四体不勤。像我们在丹阳开店,飞奴才六七岁,他不在门外招呼客人,我就叫他同鱼儿一起烧火。”林知了又说,“他要养大花,我就叫他照顾。你看现在,可以一边遛狗一边照顾他外甥。”

刘丽娘想笑,不知真相的人听闻此话得以为他外甥是狗:“我记下了。”顿了顿, “有件事,我和你二哥不知道怎么办。”

林知了示意她但说无妨。

“我家那俩可以去学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