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48(1 / 2)

加入书签

改良火/炮,炮架在长城上打到契丹王帐,你而立之年就能官至工部侍郎!”

夏子乔和章元朗相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决定,考试结束就请亲友亲爹带他们去六部。

林飞奴见两个好友不再愁眉苦脸,就请他们吃蛋糕。

章元朗方才就想问, “茶馆也有这个?”

林飞奴:“在我祖籍丹阳很多人都会做。被江南客商带到茶馆里不足为奇。近日你没去仁和楼吃早餐吧?以前一天可以买许多份蛋糕,如今早上和晌午各做一笼。比以前少了近七成。”

夏子乔近日去过仁和楼:“难怪仁和楼又加两道新菜,原来是因为买蛋糕的人少了,少赚的钱用菜补回来。”

林知了令厨子试做粉蒸肉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一点,她就是想吃又懒得动手。

茶馆里有许多街坊,林飞奴不好意思当众说实话便任由他误会。低头看到小外甥揉眼睛,林飞奴叫小薛林躺他怀中。

章元朗的一杯茶没喝完,小孩就睡着了。

夏子乔不禁问:“他怎么这么乖?”

林飞奴心说,我打的!

给他吃给他喝,带他去玩,他还敢乱发脾气,不揍他留着上天吗。

林飞奴下巴微抬:“我外甥!”

夏子乔听出他言外之意,翻个白眼,拿块蛋糕。

又在茶馆呆两炷香,听完一段故事,章元朗和夏子乔各回各家,林飞奴抱着呼呼大睡的小孩牵着大花回仁和楼。

仁和楼明日休息,林知了没有给众人准备中秋礼,而是每人一百文,想吃什么自己买。

这笔钱发下去,林知了就和弟弟带着小薛林回丰庆楼。

半道上,林知了叫林飞奴整理食谱,明年她在城东办个厨师学堂。

林飞奴:“还跟在丹阳一样啊?”

林知了:“不一样!每月两菜一汤一份主食,一次二三十人,每月只教八天,每天上午下午各半个时辰。可是每人每月的束脩是一贯,如果不教点真功夫,你姐会被骂黑心肠。这次叫丰庆楼的厨子教基础,比如刀工,杀鱼分羊的技巧。令仁和楼的厨子教做菜。仁和楼的菜更适合寻常百姓回家慢慢练。”

“您不担心过些日子人人都会做锅包肉啊?”林飞奴问。

林知了:“所以叫你整理食谱,回头我把招牌菜挑出来,教他们做更适合推着小车兜售的食物。再说了,即便仁和楼的菜被他们学去,东市也不会有第二个仁和楼。”

林飞奴闻言想笑,他姐的口气真大啊。

林知了:“你不信?不是每个东家都舍得把净盈利分给伙计厨子。”

“只是百分之二也不舍得?”林飞奴不信。

林知了点头:“也许有人舍得。但厨子等人的月钱会比现在少两贯。洗碗工每月最多三贯。仁和楼洗碗工的月钱加赏钱每月不低于六贯。拿多少钱做多少事,你觉得他们酒楼里的厨子会像仁和楼的一样用心?”停顿一下, “兴许跟丰庆楼前掌柜一个德行,只叫马儿跑,不舍得给马吃草。”

林飞奴想不通:“叫马吃饱的道理他们会不懂?”

林知了笑了:“怎会不懂。好比街上的小偷,明知伸手就有可能被抓,为何还要偷?”

林飞奴无法反驳,便问:“您办学堂这件事姐夫也知道?”

林知了点点头:“仁和楼和丰庆楼的厨子还不知道。回头我问问他们,上午叫丰庆楼的厨子过去,下午叫仁和楼的厨子过去。一次一百文。我再找两个帮手买食材。”

林飞奴帮她算算账:“您能赚到钱吗?”

“开两个班,一个班三十人,能赚到钱,就是赚的不多。”林知了低声说,“皇帝给了丹书铁券,就当为他笼络人心吧。如今很多技艺都快没有传人了,还守着什么传男不传女的规矩。我的厨师学堂办起来,定会有人跟着办别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