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46(2 / 2)

加入书签

刘丽娘把孩子抱过来。内侍看到小孩白白胖胖不禁惊呼:“这么大了?”

薛理:“出生时六斤多。”

内侍摸摸小孩的小手,想起腰间有块玉佩:“咱家来的匆忙,忘记给小公子准备见面礼,这个就给小公子玩吧。”

薛理叫他儿子道谢。

内侍笑着说:“不必客气。薛大人,咱家还要回宫复命。”

薛理送他出去。

薛瑜好奇:“三哥,陛下送的什么啊?”

薛理估计礼物不寻常:“你们答应我守口如瓶,我就拿出来。”

薛瑜捂住嘴巴。

刘丽娘令婆子把龙凤胎带去西院找大花。

屋里只剩自家人和不懂事的小薛林,林知了到卧室把木盒拿出来。薛瑜迫不及待地打开,顿时很失望:“怎么像块瓦片?好像还是铜的。”

她相公丁小太医靠近:“上面好像有字。”

薛理已经意识到是什么:“给我!”

刘丽娘识字不多,只知道看用料:“我看也像是铜做的。皇帝也不舍得用金子。”

薛理很意外,竟然是皇帝的字迹。至于是不是他亲手刻上去的,唯有皇帝和心腹清楚。

刘丽娘随口问:“写的什么?”

眼尖的丁小太医惊呼一声。

薛理看向林知了,见她只是有些意动:“夫人猜到了?”

实则林知了跟做梦一样,不,做梦她也不敢想象皇帝如此大手笔。她不禁感叹:“没想到我有生之年还能在自己家见到传说中的丹书铁券!”

第192章 番外一

一年后,登基大典结束,皇帝立太子,尘埃落定,皇帝的叔伯兄弟心有不甘也不敢再去老皇帝跟前上眼药,亦或者捏造一些风言风语给皇帝添堵。

薛理依然是大理寺少卿,谁叫他今年才三十三岁呢。皇帝倒是想在“大理寺少卿”前加四个字——同平章事,然而他舅颜大人定会第一个反对。

朝中像颜大人一样年岁阅历的文臣武将还有十多人,他们若是因为嫉妒薛理而结党,纵然薛理谨慎聪慧,恐怕也防不胜防。

薛理忠君,毋庸置疑。皇帝可不想把这把好刀用废了。是以不止一人暗示他应当封赏薛理,皇帝都只当没看见。

旁人代入薛理会觉得憋屈,有人甚至忍不住同情他,羡慕嫉妒他的人自然而然少了许多。上朝议事也好,到六部办事也罢,薛理遇到的笑脸越来越多。

更有甚者,拐弯抹角提醒醉理,日后做事讲究方式方法,像在朝堂上拳打脚踢的情形别再出现。在地方上查少贪官也不能先斩后奏。面对皇亲尽可能礼遇有加,否则他要在大理寺少卿的位子上坐到老。

薛理嘴上道谢,心里只觉得可笑。

若非他恩怨分明,在朝中最大的仰仗是皇帝,皇帝敢赐他丹书铁券?三尺白绫还差不多。

人呢,不能既要又要!

好比他们家林掌柜,不能叫她赚钱养家的同时还要求其相夫教子!

说起林知了,这一年和往年并无不同,依然是仁和楼和丰庆楼两边跑。有一回心血来潮给仁和楼加两道菜,一道是粉蒸肉,一道脆皮五花肉。结果惹得丰庆楼的厨子小声嘀咕:“这一年菜单也没什么变化,熟客该吃腻了吧。” 当日林知了只当没听见。

如今她也是五日一休。休沐日,林知了令做饭婆子砸核桃,剁羊肉馅。八月十四上午,林飞奴驾车送他姐去丰庆楼。

到丰庆楼后门,林飞奴把马栓好,接过小外甥,林知了拎着大食盒进去。

林飞奴身上挎着外甥的包,一手牵着大花,一手扛着小外甥去仁和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