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11(2 / 2)

加入书签

薛理在北屋看一会,伙计明显紧张。洗碗工一边刷碗一边往朝店里打量,好像很担心会出事一样。

薛理犹豫片刻起身去前店。

拉面厨子松了一口气,守在柜台前的薛瑜和站在柜台后的俞丫明显放松下来。薛理奇怪,林知了又不是第一次不在店里。前些日子她上午去王家村,傍晚才回来,也没见她们紧张。

王家村离仁和楼十几里路,丰庆楼离仁和楼才二里路!

薛理一时想不通,决定去问问薛瑜紧张什么。

“这位就是刑部薛大人!”

突兀的声音令薛理脚步一顿。

薛理循声转向店外,三男一女,妇人眼熟,看衣着像街坊,三名男子风尘仆仆,一位头发花白,一位三十岁左右,还有一位十七八岁的样子,很像祖孙三代。

考虑到不能叫身后的食客误会,薛理微微摇头,一副“不敢当”的样子:“我只是刑部郎中。”

“刑部郎中也是朝廷命官!”妇女指着薛理对三人说,“你们别不信,找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都不如他好使。”

薛理连忙打断:“不可胡说!我在刑部做的事都是刑部尚书吩咐的。再说,大理寺卿经手的案子比我听说过的还多,我哪能跟他们比。”

妇人本能反驳,然而扭头一看薛理年轻的长相,尴尬地笑笑:“是有点夸张。不过找他没错!”

薛理不敢再由着她信口开河,直接问:“找我何事?”

三人互相递个眼神,仿佛说他还没到留胡须的年龄,找他有用吗。

妇人因为被质疑很不高兴,“你们怎么还不信?”对薛理说,“他们要告状!”

薛理因为妇人提到刑部和大理寺,闻言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如果告官,可以去大理寺。如果告百姓商户,可以找京兆尹。”

妇人:“不能去刑部?”

薛理:“刑部是核实天下案件的地方。大理寺负责审判。刑部可以接案还要大理寺做什么?”

妇人:“他们不告官也能去大理寺?”

薛理点头:“大理寺在西边,离这里有点距离。不过大理寺离京兆府不远。这两个地方想去哪儿去哪儿,也可以都去!”

三人因为薛理的年龄不敢信他,闻言决定先去大理寺,再去京兆府。

薛理看到三人离开才问妇人:“哪来的?”

“听口音——”妇人猛然睁大眼,“好像南方口音。薛大人,兴许是你同乡!要不要我把他们叫过来?”

薛理:“要是我同乡,更不能叫他们。”

妇人脱口问:“为何?”

食客高声说:“朝廷有规定,百官不能干涉本籍的案子!”

妇人心里一慌,急急忙忙问:“有这个规定?薛大人,我险些害了你!”

“你也是无心的。”薛理不待她开口,“店里生意如何?”

妇人猛一跺脚:“坏了!店里还有客人!”说完就跑。

这个时候正好饭点,大理寺的门房也要吃饭,三人租车到大理寺,门房不想理他们,直接说里面没人。

老翁疑惑:“那个仁和楼的薛大人是不是骗我们?”

门房浑身一激灵,扔下筷子:“你说谁?仁和楼的薛大人?”

“仁和楼有个刑部薛大人,说刑部不接案子,叫我们来大理寺。”中年男子不识字,“车夫跟我们说这里是大理寺。”指着匾额,“是三个字啊。”

门房想起大理寺卿的吩咐,招惹谁都别招惹薛理,他身后不止有太子还有皇帝。门房叫三人先进来:“这里是大理寺。你们来的不巧,都吃饭去了。等等,我去看看有没有晌午不饿的。”

到食堂找个评事就说:“门外来仨人,看样子是进京告状的。不知为何找到仁和楼,应该是正好碰到薛大人在仁和楼用饭,他就把人指到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