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56(1 / 2)

加入书签

时候年少的老太医无法理解,先帝为何非要御驾亲征。薛理斥责御史大夫等人的那番话传出来,老太爷想想近四十年的安稳日子,懂了!

当年的他不敢阻止先帝,如今的他敢劝说薛理,但是不行!京师百姓能安居乐业,正是因为朝中一直有薛理这样的官吏。

老太医:“他日你和薛探花想要孩子,尽管来找老夫!”

林知了道一声谢,就提醒:“面要坨了。”

老太医惊呼一声赶紧吃面,然而面没有坨,反而比第一口入味。第一口过于劲道,此刻对牙齿松动他而言正好。

老太医指着面说:“林娘子,不卖这个面可惜了!”

林知了:“这个面的价钱不适合仁和楼的定位。一份清汤素面三四十文,整个京师也只有丰庆楼敢卖这么贵!”

楼下的嘈杂声叫老太医想起仁和楼的食客多是东市商户以及工匠。十几文一份的猪肉面对他们而言正好。再贵就不舍得吃了。

老太医不禁说:“老夫没想到一碗面还有这么多讲究。”

林知了:“要不要再加两个菜?”

老太医看着满满一盆酸菜鱼面,两个人吃不完,除非不怎么喝汤。可是仁和楼的酸菜鱼汤好喝啊。

老太医在宫里喝过各种烫,唯独没有喝过煮到乳白色带有酸味的鱼汤,“不必了!”

林知了闻言确定今日他真没胃口,“您慢用!”说完带上门出去。看到常来的女客,林知了走过去:“点的菜上了吗?”

女客起身。

“您坐。我只是过来看看。”林知了看到桌上有猪肚鸡和锅包肉,“店里多了两个厨子,由他们掌勺的菜,可能跟其他厨子不一样。还吃得惯吗?”

女客笑着说:“我们又不是老饕,有些细微不同我们也吃不出。”问坐在对面的姊妹,“你觉得今天的锅包肉怎么样?”

妙龄女子笑着说:“跟以往一样酥脆。”停顿一下,“就是有点烫。”

“天暖和了啊。以前从后厨端过来不立刻吃,像这样的菜就凉了。”林知了又问,“猪肚鸡的胡椒多不多?”

女客:“我觉得辣味刚好。胡椒少了味就淡了,多了就只能喝到胡椒味。”

林知了闻言怀疑别的酒楼有这道菜,亦或者女客在家试过,否则她的表情不会跟吃过似的,“您慢用。”又去别处看看。

二楼的食客招呼一遍,林知了才下楼。

一楼仍然人声鼎沸。也跟以往一样,多是吃面喝汤吃馒头花卷的匠人。

林知了从楼梯口到柜台,没有刻意打量食客,也可以看出他们对面和饼很满意。

食客满意,林知了就满意。

林知了到柜台后面没有看到二哥二嫂:“鱼儿,二哥二嫂呢?”

薛瑜起身叫她坐下歇息:“买药去了。二哥说家里缺药,现在买好以后就不用特意进城抓药。”

林知了:“这个时候?”

薛瑜点头:“二嫂可能在店里呆够了,想早点回去。”

林知了:“估计是想家了。”

薛瑜困惑:“家里除了两房仆人,也没什么啊。”

林知了:“有句俗语,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回到家心里踏实!”

薛瑜不觉得丹阳的家能令她心安。因此薛瑜无法理解,“我去后厨看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