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3(1 / 2)
里洗漱后,又过一炷香,天亮了,离早饭高峰期最少还有一炷香,林知了叫他俩租车回来,再租车回去,熟悉熟悉路段。
他俩回来后觉得租车没问题,林知了觉得她也该试着放手,就提醒他俩明日也是这个时辰租车。
早饭后,林知了和采买送小鸽子到崇仁坊,然后两人就驱车去鱼市。
林知了买了三十条草鱼。
三个月前,薛理借给林知了个胆子,她也不敢买这么多鱼,因为那个时候厨子和伙计十几人,只有在东宫膳房当了几年徒弟的小太监会杀鱼,指望他一个人,定会把人累到崩溃。
如今厨子们可以切出透亮的鱼片,林知了腌的芥菜也可以吃了,而冬天没了瓜果蔬菜,各大酒店的菜和仁和楼一样少了一半,她才觉得时机成熟。
午时三刻开门,林知了叫伙计在店门外挂个木牌,上面写着“今日新菜酸菜鱼”!
吃过酸菜大骨头和酸菜羊肉汤的食客潜意识认为酸菜鱼的味道不错,进店就点一份酸菜鱼。
伙计告诉他是现杀现做,要等两炷香。食客回一句“好吃的食物值得等待。”伙计放心下来。听闻“两炷香”嫌时间长的食客闭嘴。
其实后厨已经准备了两条肉骨分离的鱼。伙计说两炷香是指鱼头鱼骨煮汤的时间,
奶白色的汤呈上来,配上酸菜和洁白的鱼肉,一黄二白,看着就有食欲。因为一出锅就端过来,一路上散发着夹杂着酸味的香味,想着吃馒头吃菜的其他食客因此也决定来一份酸菜鱼。
伙计提醒食客先喝汤。仁和楼的食客很听劝,伙计话音落下,食客就盛一碗汤。浓而不腥的鱼汤叫食客又惊又喜,也很适合寒冷的冬日,以至于连喝三碗才想起来啃馒头吃鱼肉。
结果显而易见,后厨灶和炉子同时开火,三十条鱼不到一个时辰卖的一干二净。
如此过了三天,腊月初四下午,林知了把税交了,属于东宫的那份分红也算出来。
初六上午,林知了带着两名伙计去钱庄提钱。
回到店里约莫两柱香,魏公公进门,伙计帮忙把钱抬上车,林知了请魏公公屋里聊几句。
魏公公低声问:“出事了?”
林知了笑道:“怎么会啊。是别的事!店里还缺几个人,我想问问东宫有没有闲人。若是没有,我可就从外面找了啊。”
魏公公闻言放松下来:“此事待咱家回去问问。”
“顺便问问殿下要不要腊八施粥。若是殿下同意,明天我跟寺庙商量一下。四百斤米应当可以煮两大缸。三贯钱足矣。”林知了道。
魏公公闻言很是意外:“不在仁和楼啊?”
林知了微微摇头:“仁和楼卖的早饭里面有八宝粥。在仁和楼施粥,会被有心人说我小气,不舍得放花生红枣。放在寺庙里省心,奸佞也不敢把佛祖扯出来说三道四!”
魏公公感觉此事可行:“你等我消息。”
过了半个时辰,仁和楼开门前一炷香,魏公公骑马回来,给林知了二十两银子。林知了收下,对魏公公说:“我再加五两,算是仁和楼所有人的一点心意。下午就去寺庙。”
林知了行事周全,魏公公对她十分放心,就叫她自行决定。
申时,林知了骑着小毛驴去南城。
从林知了家所在的宣平坊往北,几乎没有穷人,不需要林知了施粥接济。兴许没有糖和枣的白米粥还会被嫌弃。是以林知了把施粥地点定在位于南城的晋昌坊。
晋昌坊往南二里多路就出城了,远离京师繁华地段,房价便宜,住户多是穷人。寒冬腊月在此施粥,无异于雪中送炭!
恰好晋昌坊有一座慈恩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