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8(2 / 2)
“我们初时之时,不过二五岁的孩童。”慕苏徐徐将那段尘封已久的过往道来:“彼时,杨家是侯府,慕家还是国公府,周家名满天下,因一次宴会我们二人不打不相识。”
朱虞很有些意外,原来杨家曾也是侯府门第。
“那后来如何会...”
“杨家以战功立足京都,得封侯府,风光过很长一段日子,直到琢玉父亲那一辈,几位叔伯都选择了从文,唯有琢玉的父亲继承祖业上了战场。”
慕苏缓缓道:“杨伯伯没有辜负杨家的期待,战功赫赫,原本待他回府便要受封,侯府或要荣升国公府,可谁曾料到,待杨伯伯归来,迎接他的并非赏赐,而是官兵。”
朱虞一怔:“这是为何,难道功高盖主?”
“非也。”
慕苏缓缓摇头:“那时邻邦不安,时有进犯,朝中得力的武将也只有施家与杨家,陛下岂会在那时自断臂膀。”
说到这里,慕苏唇角勾起一抹讥笑:“杨家出事,只因杨家大爷负责的工部事宜出了大问题,那年大旱,钦天监向陛下进言要在东南方向建造祈雨台,再请天子登台祈雨,连着几月无雨,陛下立刻下令建造祈雨台,彼时杨家大爷任职工部侍郎,因陛下对杨家的信任,交由他全权负责。”
“杨家大爷对朝廷无有不忠,亦不会贪污受贿,但他有个毛病,嗜酒,建造祈雨台事关重大,他强忍着不敢碰酒,对一切都尽心尽力,可最终还是架不住有心人的利用,几坛西域的美酒葬送了整个杨家。”
“这...”
朱虞万分错愕:“工部上下负责此事的人必不止杨家大爷,便是他嗜酒误事,也应不至于害了满门。”
“是啊,本是如此。”
慕苏:“可那日恰是主梁进场,有人贪财以次充好,且做的极其逼真,若杨大爷清醒着,有他过眼,那些木头便进不去。”
“二月后,祈雨台建成,就在天子将要登台祈雨时,祈雨台轰然倒塌,若非天子近卫反应快以命换命护下陛下,陛下便早已埋骨祈雨台,但还有诸多文臣宫人无法撤离,死在那废墟中,一共二十二具尸骨,其中有两位二品大员。”
朱虞心惊万分,如此,杨家必然没有活路了。
杨家,也不可能护得住了。”
慕苏沉声道:“偷换主梁的人被查了出来,诛了九族,念在杨家过往功勋免去诛九族,满门抄斩,杨老太爷自知大祸临头,危急时刻将才一岁的小孙女换了出去,用一具死尸替代,宣称病死。”
不成,只幸好明枝早产,从出生后身体一直孱弱,常常生病,杨老太爷为此没少请太医,这是京都众所周知的事情,是起疑。”
朱虞:“来的?”
“那时,杨伯伯刚打了胜仗,手握重兵,已在回朝的路上,百官怕,向陛下进言将消息按住,直到杨伯伯进京,”
慕苏:“杨伯伯被关进大牢,见到杨家众人,才知道京中发生了什么,那时即便再愤怒也是于事无补,出了那样祸事,大人决计是活不下来的,只能想办法保下杨家血脉。”
“杨伯伯膝下一儿一女,女儿被送走,便只剩琢玉。”
慕苏顿了顿,才继续道:“此事说到底,杨伯伯是被兄长牵连,错只错在,他是杨家人,这点包括陛下都心知肚明,可律法之下,就是陛下,也救不得。”
“周策也是那时与周家决裂,为了救琢玉他向周家主求情,请他救人,周家主不仅拒了,还将他关了起来不许他掺和此事,同时与杨家撇清干系,而恰那时周家主母病故,两件事凑到一处,周策便恨上了父亲,从此与周家决裂。”
“后来,幸得杨伯伯几位旧交还有父亲暗中想办法斡旋,终是在杨家行刑前保下了琢玉。”
“不过能救下琢玉,也多亏杨家老太爷英明。”
朱虞疑惑:“在那样情况下,杨老太爷还能做什么?”
慕苏轻笑了笑:“是杨家人才会被牵连,可若不是呢?”
朱虞不由一愣。
“在将小孙女换出去后,杨老太爷立刻从族谱上划去了杨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