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2 / 2)

加入书签

朱虞沉思了许久。

正如雁莘所说,万事她都得多想几步。

不知过了多久,朱虞定了主意,道:“雁莘,你先去见他一面,探他口风。”

雁莘点头:“奴婢省得。”

“雁篱,你去将岑妈妈请来,明日让她带着她家里人同你一道去清点嫁妆。”

朱虞正色嘱咐道:“每一样都要入册。”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布?页?不?是?????ǔ?ω?ě?n?????????????????ō???则?为?屾?寨?站?点

雁篱应下后,朱虞又朝雁莘道:“你可有万全法子在大婚前日从祖母房里偷出母亲当年的嫁妆单子?”

雁莘想了想,点头:“可以。”

女眷屋里都是仆妇女使,顶多手上力气重几分,她却是认真学了武功的,避开她们偷一个嫁妆单子并不多难。

“如此,便先去会一会顾侯爷。”朱虞徐徐道:“端看他如何说。”

若靠不住,她便要想其他法子。

雁莘走后,朱虞留下雁篱:“嫁衣还差两只衣袖,今夜你同我一起绣。”

雁篱应下,却又道:“大婚还有一月,女郎不急两只袖子。”

“先绣好吧。”

朱虞垂下眸子,轻声道。

第5章

顾侯府

一仆妇送一对主仆小心翼翼从角门出来,主子是位约三十年岁的娘子,身姿窈窕,风韵犹存,年纪相仿的女使搀扶着她一步三回头,不舍地跨出门槛。

仆妇立在门槛后,递过去一袋银两,放软声音道:“余娘子见谅,府中喜事将近,实在不便再留余娘子,老太太体谅余娘子,这些盘缠足够余娘子安身。”

被唤作余娘子的女子低头抹泪不语,亦不接银两,一旁的女使便开口道:“我们娘子如今无依无靠,千里迢迢奔来京都,只求能见顾侯爷一面,能否请嬷嬷再为通传老太太。”

仆妇低叹一声,劝道:“不是不让余娘子见侯爷,真是侯爷因公务出京几日未归,若寻常时候便罢,如今眼看婚事将近,实在不能出岔子。”顿了顿,压低声音道:“朱家老太太规矩重,断不敢在大婚前多留余娘子,余娘子还是收了银两且去吧。”

眼前余娘子是顾老太太同宗侄女,早些年嫁了位秀才,过了一段和美日子,可天有不测风云,年跟前那秀才一病不起去了,余娘子没有子嗣,秀才娘不愿多养一张嘴,一纸放妻书将人赶出了府。

余娘子父母早逝,兄弟也都成家,余娘子不愿在家看嫂嫂脸色,想起京都有位表哥早年丧妻,便借着前来投奔姨母,实则动了入侯府的心思。

老太太自然瞧的明白,只是余娘子来的太不凑巧,刚好赶上大婚这节骨眼上,老太太再心疼侄女,也不能明晃晃去打朱家的脸。

再者,将军多年不愿续弦,好不容易瞧上朱家的女郎,要是在婚前府中收了一位寡妇表妹传到朱家耳中,指不定要丢了这桩婚事。

仆妇乃是顾老太太心腹张嬷嬷,她自认这番话说的直白,却不想这主仆二人看着精明,实则长了颗榆木脑袋,硬是没开窍。

余娘子抬起泪眸道,一副弱不禁风模样道:“我一个寡妇能到哪里去,劳烦张嬷嬷让我再姨母席面,只要能留在府中,为奴为婢都使得,我只求一个安身之所,绝不敢打扰正头娘子。”

听听这话,这哪是要为奴为婢,分明是要赖上侯爷的,仆妇面容冷了几分,径自将银两塞到女使手中,道:“如此,我便与夫人明说了,先不说侯爷确实不在府中,便是真见着,这会儿也留不得余娘子,余娘子初到京都,怕不了解京都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