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92(1 / 2)

加入书签

子的年岁了。

到了张家,汤显灵和化吉先下车收拾。

二姐汤珍带着仨孩子都在村里。

“我和化吉来这边酿酒,接了一单子酒水买卖。”汤显灵说。

汤珍:“那得留个两月了,酒楼那边成吗?”

“不用这么久,我教化吉,他学会了,效果跟我酿的差不多我就走,酒楼那儿现下大排档烧烤还行,再冷一些天肯定不行。”

总不能烧烤火锅对接,老食客还是喜欢吃现炒菜的。

酿酒肯定不是化吉从头忙到尾,事事亲力亲为,这样太累了,就跟最初酿酒那样步骤打散了,外加上有他汤家的酒曲,还有最后一步的蒸馏。

汤显灵夏末时教化吉酿酒,“……别怕秘方被人学走就累着自己,你和你师姐都一样,人重要。”

“钱是挣不完的。”

“就是有人背地里花高价打听到了步骤,但就跟炒菜一样,材料辅料火候刀工哪哪都一样,但每个人做出来的味道还是不一样。”

汤显灵怕化吉较真,真事事自己干,那哪行啊。

自然了村里海牛那一辈都长大了,现在成家的成家,有的更是抱着孩子了,汤显灵就喊海牛找些靠谱的人来酒坊帮忙干活——运送高粱、过筛、去壳、淘洗蒸,这些都力气活。

汤显灵时不时回城里一趟,铁牛那儿是定了酒瓶——五百毫升的酒瓶,用木塞子堵住口封严实了,一瓶高粱白酒八百文。

比店里喝要贵许多,这是自然的,店里是散酒便宜。

同年秋日,两车汤五哥高粱酒运到了亭江府,而后走水路往南去了,得了两车货的商贾往南去,最初是要价三两银子一瓶,但酒水品质好,很绝,最后有人倒腾几手,高粱酒炒起来,一瓶酒卖到了十两银子,都争相抢着要。

“皇城的高粱酒。”、“汤五哥?是个哥儿酿的酒。”、“奉元城还有这等厉害的哥儿?”

“这般厉害会酿酒,谁娶到了汤五哥岂不是发达了。”

“汤五哥这名字怎么听着如此耳熟。”

“能不耳熟吗,你想想秋冬过年时炒到了三两银子一块的牛油火锅底料。”

“还是有钱都买不到的。”

汤五哥牛油麻辣底料光是西都州这一城三府都不够吃,很是抢手货,虽说后来家家户户有辣椒,也会用猪油、菜籽油炒,但到底不如汤五哥的味香,稍有些家底的人家,一到秋冬总会买上三四块。

这东西好放,过年来客了,做菜涮锅子招呼客人脸上也有光,有面子。

因此有人拿了汤五哥火锅底料从北往南运,跋山涉水路途远,卖的贵了——自然还有炒价钱的,说:奉元城汤五哥底料一等一的绝。

不过汤五哥的知名度还是在奉元城吃的最香最响亮。

南方人不知也正常,那牛油底料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吃得起的。

这次的高粱酒又不一样了,让南方酒客深深记下了汤五哥这三字,酒是真的好,没想过高粱能酿出这般醇厚醇香的酒。

好喝啊。

“你说底料我记得,好几年了,那汤五哥想必年岁大了,你还惦记着娶人家?”

“去去去去你的,我可没这般想。”

“不过你说他一个哥儿挣这般多的钱——”

“那也跟咱们没关系,我瞧着你心动,莫不是想跟着商贾去奉元城找汤五哥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