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74(1 / 2)

加入书签

的东家我也是头一次见。”

汤老板骄傲挺胸:听听,这就是高级夸赞!

“好说好说,小咪干的活也好,都是你教的好,我捡了现成的用。”汤老板回敬回去。

他,真是一个,成熟的大人啊!

当日,巷子里邻里都瞧见了,汤家馆子员工从汤家出来,拿的可是大包小包,听说还发了年货,鸡鸭肉之类的。

陈巧莲听的心动,“昨个儿就见铁牛和五哥儿驾车出去,回来拉了一车,原来是给帮忙干活的发年货啊,真是大方。”

“我瞅着败家了些。”卢父说。

给外人干活的发这么些干什么,汤家开的工钱也不低,还给发这些,把人心养大了,回头那些干活的不好好干要偷懒。

这话其实有点道理,有些人不懂感恩没良心,觉得老板手松待人宽厚,久而久之确实是有偷懒的小人,但汤家工人都是汤老板把关,磨合了大半年的,脾性汤老板知晓,二则嘛,在过去干活中,汤老板其实也很硬的。

不算是一味的老好人。

就是年过百半的崔父,被汤老板教的像个青瓜蛋子似得听话。

陈巧莲有点动心,主要是汤家给的太多太好了,“我还听见,好像还发了银钱,那个小咪,发了二两呢。”

“?你是说工钱?他家压了工钱到了过年发?”卢父问。

卢三娘闻言摇头,她虽是不知道娘说的是啥,但很肯定说:“五哥才不压工钱呢。”

陈巧莲知道男人误会去了,她早上乍一听也懵了,此时解释说:“不是工钱,好像是过年特意发的钱,汤家员工都有呢,你说工钱外,过年还给发二两。”

这可多了,顶上四个月工钱了。

这一下卢父也懵了,发这般多,又是肉糖点心,还额外发二两?

“早知道,二郎不去医馆,在隔壁也好。”陈巧莲动了这个心思,一旦动起来就有些刹不住,不由念叨:“你看在隔壁,离家里也近,那边干活也不累,五哥儿和嫂子都是厚道人,咱们两家邻里这么多年,嫂子也是看着二郎长大的……”

说起来,干嘛白费钱送二郎去医馆。

卢父听了,在心里想了一通,确实是不错,“但谁知道以后的事,那会汤家还不是现在这样,老汤我知道,跟着咱家起了间隙,为人又省,哪里会招外人,定会多心。”

“可不是嘛,咱们哪能料到,五哥儿还有这样大造化和本事。”陈巧莲说到此,突然想起一件事,“先前隔壁大娘三姐妹,还说五哥儿得了上上签,庙祝说五哥儿能改换家里门第。”

这事都知道。

卢父点头,“也就因这签,老汤信了那胡秀才,着了道。”又道:“不过现在,汤五哥也是做买卖,改换什么门第。”

大家都是小商贾,任凭隔壁买卖做的多大赚的多多,那也是商贾。

夫妻俩聊了一大通,话绕的远了,也没说最初陈巧莲那样心思——想要卢二郎去汤家做工。

邹菱却记下了,她觉得婆母能提起来,也不是嘴上说说那般,应该是有点动心了,不由想着,要不要去隔壁传个话,可这也没定下来。

倒不是她不盼二弟好,而是她觉得汤老板不会收二弟。何必因为这个事,两家闹得不愉快,二弟在医馆吃苦学习多年,没必要再折腾了。

之后就是一家人办年货,蒋芸负责的,汤显灵本来说买炮仗,蒋芸说:“你爹才死,今年头一年,不合适买炮仗——”

又道:“你要是喜欢,买一个,你和铁牛回村放。”

汤显灵跟小孩似得,愣被他娘哄好了,说好好好。

于是买了炮仗。

红对联、福字自然是也不能贴。蒋芸对老汤的死没啥感觉了,但五哥儿现在生意做得红火,外头那么多人盯着瞧着,蒋芸得替五哥儿孝子名声顾全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