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8(2 / 2)

加入书签

徐潜山从前要陆临渊成一把锋利的剑,却不知过刚易折,过之不及。

陆临渊至今还没走火入魔,纯粹是他八字够硬。

“徐潜山,你不是一个好师父,也不是一个好师兄。”

魏危言至此,停顿了一下。

“掌门当的也不怎么样。”

徐潜山:“……”

徐潜山看着面前的魏危,他以为成为儒宗掌门之后,这辈子都不会体会到被人咄咄逼问的感觉。

他沉默,没有立马说话,只是拾起桌上掉落的绿叶,轻轻将它送还到海棠树底。

徐潜山问:“你今天是以百越巫祝的名义,向我提问题的么?”

太阳正落山,仁义峰率先点亮了灯火,三十二峰青山绵延,灯火如星子一般被点亮,像是飘在云端之上的仙山。

似乎料到了徐潜山想要说什么,魏危蹙了一下眉头,抱刀不言。

徐潜山孤零零一个人坐在原地,望着远处的山水,慢慢开口问道。

“魏危,你知道儒宗的由来么?”

**

儒宗三十二峰,历经七百余年的霜雪。

越过儒宗山门就是青城。青城之西,是有着万千山峦的兖州,青城之南,是国都开阳,除此之外桐州、扬州、百越……

这七百年间,天下战火燃烧不歇,那些曾经分裂,后又合并的战场,那些驰骋往返的英雄与少年一朝拔剑而起,将苍生做炭,轰轰烈烈烧了一遭。

漫长的黑夜中,只有几个文人,几位皇帝,几个名将的名字流传下来。

诗歌与檄文,千古名篇在乱世中如雪花般乱飞;旌旗与擂鼓,名将与美人在风云激荡的战争中成就封狼居胥的佳话。

而苍生涂涂,天下燎燎,百姓挣千年,史书笔难留,大多数人都溺死在历史的长河中。

只有河边皑皑白骨,飞絮转蓬,扶摇直上铺就长路。

徐潜山霜白头发微荡,目光落在儒宗山水之间,声音沉沉。

“自孔圣骑牛入山观后,齐物殿教化三十二弟子留下的心灯传承至今,儒宗三十二峰分划而立,儒宗山门从此建立。”

“明鬼峰文阁成立至今已过七百年,在此期间经手的所有文书都问心无愧。明鬼弟子可以为了核对一个事实,日夜兼程,不远万里求得当事人口中一个是或否,也可以为了一个误载,焚膏继晷,费书万字加以澄清。”

“持春峰学君子六艺,当年靺鞨攻城,持春峰弟子共计一千二百二十四人,超过九成的弟子不为名誉,不问前程,奔赴城门守城,死伤过半,就连持春峰上任峰主也身死城门。”

“玉函峰弟子医者仁心,如今峰主的妻子死于靺鞨流矢之下,他的眼睛被靺鞨士兵剜出,从此半疯,只专心制药,不问世事。”

“……”

徐潜山一一历数过去,眸中显出深重之感,抬头望着渺渺云烟。

“仁义峰齐物殿内共计两百六十七块灵牌。从孔圣之后,儒宗的弟子不止有圣人一个人以身犯险,前赴后继,每一个都足以在青史中留名。这些人成就了儒宗的盛名,也延续了中原百年的繁华。”

这是属于儒宗不可磨灭的气节。 W?a?n?g?阯?发?b?u?y?e?i????ū?????n?2?〇?2?⑤?????????

即使中原疆域辽阔,物产丰盈,但土地会被侵蚀,东西都会腐朽,但有些东西是永恒的。

即使一把火烧掉了儒宗,儒道依旧长存。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未有不掘之墓’。”

徐潜山看向魏危,眼中是透不进光的情绪,缓缓开口道。

“我也会死在这里的,魏危。”

徐潜山一袭灰色儒袍,一副禅意厚重、不问世事的模样。

可若是仔细看他的神情,近死之人的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