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斗吧,一天不斗心里不安逸(1 / 2)
第126章 斗吧,一天不斗心里不安逸
韩爌默然了十几息,迎着黄克的目光,说了一个词。
「制置司。」
黄克听到这个词,神情有些复杂。
「象云公,皇上新设的制置司,比东厂丶西厂丶内行厂,比正德年间两官厅都要厉害。在下看来,或许也就国朝初年的内阁可与之相比。」
韩一愣,他没有想到黄克赞对制置司的评价如此之高。
他在心里斟酌了一下,缓缓地说:「绍夫,老夫在蒲州时,邸报必读,后来出版刊行的《大明朝报》丶《新闻报》,老夫也都有读过。
制置司权势熏天,有乱政之嫌啊。」
「没错。制置司看着像是皇上游戏之作,其实包含深意。
经济厅管着天津和淮东盐政,滦州煤铁局,京畿船舶局,京畿制造局,还有江宁丶苏州丶杭州织造局合并的江南织造局..:」
「江南织造局?」
「对,堵胤锡主持的江南织造局,搬到松江上海镇,据说不仅涉及丝绸,还有棉纱织布。」
「这两样可是江南那些士绅们最赚钱的门路,江南织造局想插一腿,岂不是虎口夺食?
这堵胤锡什麽来路,胆子这麽大?他难道不知道那些江南士绅的厉害吗?」
黄克笑而不语。
韩看着他的神情,脑子转了几圈,突然明白了。
「魏忠贤!出镇南京的魏忠贤,在背后给他撑腰。此疗嚣张跋扈,心狠手辣,自持得皇上宠信..:」
说到一半韩闭嘴不语,脸上露出极其复杂的神情。
懊悔丶苦恼丶惊惶.:
「到现在老夫终于明白,我们都成了皇上的棋子。」
黄克叹了一口气,「我们也是最近才看明白。」
韩恨然道:「天启元年,齐丶楚丶浙党被挑拨内江,元气大伤,东林党卷土重来。
这些家伙最擅党同伐异,他们暗地里逐一把台山公(叶向高)丶季晦公(刘一爆)和老夫排挤出内阁,还利用天启三年的京察大计,逼得齐楚浙等党不得不抱团对付他们。
东林党洋洋自得,却不想他们只是皇上的棋子之一,皇上才是笑到最后的人...可笑东林党,白白为皇上做嫁衣。」
听完韩的感叹,黄克说:「象云公,现在魏忠贤出镇南京,皇上想对付的是谁,
我们心里有数。
制置司厉害之处不止如此它此前有军事厅,天启六年上元节开衙后,皇上正式把它升格为制军院,专司三大局丶京营丶边军丶海军水师的军务戎政。
兵部的兵权被夺一空...」
「这麽大的事,你们怎麽就不阻拦呢?」
「象云公,怎麽阻拦?」黄克苦笑着双手一摊。
「按照国朝祖制,兵权归五军都督府,它是怎麽转到兵部,我们心里有数。现在皇上以东北平辽丶西南平叛丶西北定边丶沿海备倭的藉口,要把它转到制军院,我们怎麽阻拦?
说有违祖制吗?
且两大案让朝堂为之一肃。
象云公,去年腊月西市口那场景...你幸好没有看到啊!
皇上不仅御批要杀完清除乾净好过年,还下诏要在京从七品以上官员悉数去观刑。
整整杀了七天,光第一天薛三省丶李宗延丶高第这三个弑君谋逆首犯被凌迟处死的惨状,当时就吓晕了十几位官员。
第二天崔景宗等卖国通贼首犯二十九人,在同一地方被凌迟处死..:
七天观刑后就有数十位官员提交辞呈.::
那样的情景下,象云公,不瞒你说,我们那时的脑子里只有遵旨二字,完全不敢有多的想法。
稍一多想,西市口的惨状就会闪进脑海里..:」
看看黄克赞惊悍不安的神情,韩愣住了。
观刑?
凌迟处死,腰斩,夷三族,满门抄斩...足足杀了七天,从七品在京官员也整整看了七天。
这谁受得了啊!
韩有些明白今天的御前议事会为什麽开得这麽和谐,也理解当初众臣们没有出声阻拦皇上设制军院的事。
那时的众臣,吓走的魂还没有收回来。
他沉吟一会说:「绍夫,越是如此,我们越要想法跟制置司抢人。」
黄克反问一句:「抢人?」
「京察大计最终的目的是什麽?补缺职!
两大案后,六部诸寺各衙门里缺职甚多,我们用这些缺职诱使制置司里的官吏。
老夫考察过,制置司有不少公事承办员,还有不少八九品小官,有的是从南北两京的国子监监生中招录的,有的是从各地举人中招录的,还有的是从京城各衙门末入流和八九品小吏里选拔的..
种种不一,都是以前不得志,求正途而不得之人,只能转而求其次,投奔制置司,谋个一官半职。」
听到这里,黄克赞听懂了韩的想法。
「象云公想用六部诸寺各衙门正途官员的缺额,去诱使制置司的办事官吏们离职,转投过来。」
↑返回顶部↑